佛學

公元四世紀的無著(右)、世親(左)論師兄弟。前者造《攝大乘論》,後者則造釋。(圖為日本奈良興福寺國寶木像,雕於十三世紀。)

學佛切忌望文生義(下)

有人聽說佛陀智慧境界是「無分別」的,於是不去想、不去管現實種種衝突或矛盾,不分是非、馬虎處事,認為這…

全文 >

學佛切忌望文生義(上)

上次我們談過多角度思維,除此之外,學佛者還有其他理解或思維方面的常見弊病。《普賢上師言教》謂學人應避…

全文 >

能「用」多少佛法?

最近這幾天,有弟子來問我:「師父,我都已經50歲了,距離往生不知還有沒有20年,但是佛法這樣博大精深…

全文 >
公元四世紀的無著(右)、世親(左)論師兄弟。前者造《攝大乘論》,後者則造釋。(圖為日本奈良興福寺國寶木像,雕於十三世紀。)

學佛切忌望文生義(下)

有人聽說佛陀智慧境界是「無分別」的,於是不去想、不去管現實種種衝突或矛盾,不分是非、馬虎處事,認為這…

全文 >

學佛切忌望文生義(上)

上次我們談過多角度思維,除此之外,學佛者還有其他理解或思維方面的常見弊病。《普賢上師言教》謂學人應避…

全文 >

能「用」多少佛法?

最近這幾天,有弟子來問我:「師父,我都已經50歲了,距離往生不知還有沒有20年,但是佛法這樣博大精深…

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