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佛教聯合會擬擴建佛教墳場,新增9,700個龕位。隨著殯葬文化改變,各地不少佛寺都鼓勵「環保殯葬」⋯⋯

香港的骨灰龕位一直供不應求。香港佛教聯合會(下稱佛聯會)預計,其位於柴灣歌連臣角的佛教墳場龕位即將售罄,因此向政府申請擴建土地,興建一所兩層高的骨灰安置所。預計將可新增9,724個新骨灰龕位,於2026至2027年間落成使用。

佛聯會表示,佛教墳場的骨灰龕位曾於2011年全部售罄。其後,墳場在天台及部分未有使用的位置,增建2,000多個龕位。然而,這些龕位預計將在未來一至兩年內售罄,届時將不再有任何龕位提供,因此佛聯會計劃擴建骨灰安置所。

殯葬文化的改變

世界人口越來越多,可用的土地越來越少。除了香港外,日本、澳洲悉尼等地亦面臨骨灰龕位或墓地不足的問題。近年,全球的殯葬文化已隨著時代腳步,逐漸轉移至「綠色(環保)殯葬」,例如珊瑚葬、樹葬和花葬等,身後回歸大自然。

佛教殯葬可與環保並行不悖,同時做到生死關懷和生命教育。日本近年有不少佛寺提供「寺院樹葬」服務,綠化環境、節約土地。寺方將遺骸埋在地下,並在骨灰上種一棵樹,以作標記。僧眾會為死者舉行儀式,而親屬也可以到那裏探望。

法鼓山的「環保生命園區」自2007年啟用,先後植存東初老和尚、聖嚴法師及其他信眾的骨灰(注:「植存」即是將骨灰灑在草地上挖好的洞穴裏,不立碑或留名)。至今已有超過5,000人選擇在園區植存。

聖嚴法師曾表示,環保自然葬有其時代性與地區性的需要;一開始大眾或會覺得格格不入,但之後便會慢慢習慣。法師又認為,佛陀的教育和流傳下來的佛典,都是圍繞著「環保」:「特別是心靈環保,教導我們的心不受種種的煩惱所污染,不受環境、困難所干擾,從而延伸到日常中的生活環保、禮儀環保、自然環保。」(《聖嚴法師最珍貴的身教》)

香港政府近年亦推廣綠色殯葬,鼓勵市民在紀念花園或海上撒放先人骨灰。


伸閱讀:
一行禪師推出新書分享生死觀,談如何跟死亡與失去和解⋯⋯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