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家譚盾4月14日在中國福建大劇院歌劇廳,舉行紀念星雲大師的《慈悲頌》音樂會。回想創作的歷程,譚盾感念大師的啟發,並說「作品的家是佛光山」。
譚盾是當代古典音樂作曲家、指揮家,以電影《臥虎藏龍》獲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原創音樂獎。他花費六年的時間寫出交響樂《慈悲頌》,以音樂弘揚敦煌壁畫中的佛典故事。
譚盾憶述,當年因為大師的一句話,讓他打破創作的糾結。
受星雲大師啟發
中國的古代音樂史,在敦煌壁畫裏有全面的記述。譚盾於是開展「十年敦煌計劃」,走訪世界各地,尋找敦煌文獻中的樂舞古譜,希望成立古樂團,演奏敦煌遺音。
《人間福報》報道,譚盾2014年在長沙與星雲大師見面時,請教大師:「關於『慈悲』的歌劇,要如何寫菩薩、佛陀呢?」
「你要從每個人的角度去想、從眾生的角度去構思。」大師回答。
「原來這部創作要從眾生去想!」譚盾豁然開朗,感恩從星雲大師的相遇中得到啟迪。
後來,好友送他一本星雲大師的著作《詩歌人間》。譚盾表示被〈佛光祈願文〉所感動,當中的一篇〈為受刑人祈願文〉,更讓他生起去當義工的決心。
演奏敦煌遺音
受到大師啟發,譚盾從普羅大眾的角度出發,在《慈悲頌》中加入容易引起共鳴的合唱和交響寫法。
《慈悲頌》的音樂篇章,以莫高窟壁畫中記載的故事為藍本。在創作的結構上,它以「立地成佛」、「涅槃彼岸」為始末,其中再分《九色鹿》、《菩提樹下》、《千手千眼》、《禪園》、《心經》、《涅槃》六幕。樂曲採用西方神劇(oratorio)形式,以中文、梵文演唱佛教故事,配以反彈琵琶、奚琴等敦煌藝術,演繹各式佛典人物,從中表現慈悲、平等、和平的精神。
2018年,《慈悲頌》在德國首演,後來陸續在美國、英國、澳洲等地區巡演。
譚盾說:「從個人的情感上說,我覺得這部作品的家是佛光山。」
延伸閱讀:
聽佛教音樂為什麼?──跟僧徹法師談音聲的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