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獲「亞洲50大餐廳」(Asia’s 50 Best Restaurants)年度「標誌人物獎」殊榮、來自韓國的正寬法師最近到台灣,親自以當地食材,製作南韓的寺剎料理,並分享其烹飪的哲學。
去年12月28日,財團法人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里仁社會企業及慈心大自然莊園,在雲林古坑慈心大自然莊園舉辦「在大自然禪悅為食」蔬食餐宴,邀請正寬法師宴請各界人士。
慈心大自然莊園長期以「四生」(生產、生態、生活、生命)理念經營,與正寬法師主張以尊重食物原型本質的餐飲哲學,不謀而合。
慈心基金會表示,此次蔬食餐宴,結合了莊園中與大自然和諧共榮的理念,以及法師長年領悟的寺剎料理,共同禮讚素食的禪悅與美好。
「我不是廚師,我是一位修行人。」正寬法師說,我們需學習與大自然共處,了解植物或食物的自然本質。她認為由土地滋養長大的每一種蔬果,都蘊含著土地的愛,因此烹飪是一場回歸本質的自我探索。[1]
每次煮食前,法師都會以五官感受在地食材的特色,再決定烹煮的方式。「這樣才知道怎麼切它,烹煮多久,香氣和味道如何平衡,達到傳遞食物本質的能量與美味。」
在這次饗宴中,正寬法師製作了當年在溪河邊就地取材煮給父親的素食「滷香菇料理」。這道菜,源自她對父親養育的感念──多年前法師入曹溪宗白羊寺修行,入寺後被分派的首份工作,便是天天下廚準備素食。她出家八年後,爸爸不捨女兒,入寺想把她帶回家。法師便用自己種的食材,給爸爸製作一道煮香菇。他吃後讚不絕口,才終於放下心來,知道女兒在山上過得很好。過了不久,父親便安詳離世了。
除了香菇料理外,法師亦結合韓國特色食材東風菜,搭配台灣杏鮑菇與豆腐,創作全新食譜。莊園中有一種野菜名為「昭和草」,讓法師想起小時候媽媽煮飯的方式,希望烹調出那熟悉又溫暖的味道。法師認為,透過這種方式來喚起人們的記憶,進而創造出感動人心的料理,是件很有意義的事。在「缽盂供養」環節,與會大眾一起靜心念誦飲食前的供養偈,感謝提供餐食的環境與人事物。
正寬法師說她煮食的時候,沒有固定的食譜,大多憑當下的因緣和靈感。遇見甚麼食材,就真心認識它,發揮創意將它化為佳餚。透過用心感受人、事、物之間的聯繫,編織出新的緣分與料理,法師認為:「這既是一場探索自我與自然的過程,也是一種修行。」[2]
延伸閱讀:
以飲食傳遞慈悲:韓國正寬法師分享寺剎飲食製法。其烹飪之道,如何體現與大自然和諧共在的關係?
[1] 《食力foodNEXT》〈「寺刹飮食」是甚麼?韓國料理哲人正寬法師:秉持著零浪費與純淨原則順應大自然!〉
[2] 《蔬福生活》〈南韓料理哲人正寬法師 來台分享自然蔬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