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阿底峽尊者圓寂紀念日:當年他重新建立了僧團,形成了西藏佛教復興的空前盛況⋯⋯

農曆十月十八(今年合陽曆11月11日)是阿底峽尊者的圓寂紀念日。他是藏傳佛教噶當派的開祖,其對於佛教義理和修持的論述,起了劃時代的作用。

阿底峽尊者(982─1054)是古印度薩訶羅國(今孟加拉達卡地區)的王子,幼年信奉佛教,嚴持齋戒。年僅十一歲,便效法佛陀捨棄王位,到中印度摩揭陀國那爛陀寺學佛。

二十九歲,他在大菩提金剛座摩底比柯羅寺從戒護出家,法名「聖燃燈吉祥智」。三十歲以後,遍學大眾、上座、正量和一切有等四部的三藏聖典,是博通顯密經論的學者。

1011年,阿底峽尊者率弟子百餘人到金洲(今印尼蘇門答臘)修學心法,四十四歲回印度,任超戒寺首座,被尊稱為八賢之一。

晚年時期,尊者從印度前往西藏,期間翻山越嶺,不畏途中盜匪,遠赴阿里地區弘揚佛法。其時有部分教徒不重德行,他為了復興戒律,創立噶當派,提倡正統佛教,又從事經典翻譯與著述,包括撰寫《菩提道燈論》等,以確定修行次第。尊者重新建立了僧團,形成了西藏佛教復興的空前盛況。

尊者主張:「最勝布施為無有貪著,最勝持戒為平和靜心,最勝安忍為保持低位,最勝精進為成辦所作,最勝禪定為心無造作,最勝智慧為心無執取。」他所留下的修心法門,影響了後來金剛乘的發展。

1054年,阿底峽尊者於西藏圓寂,骨灰供奉在聶塘寺。1978年6月,其部分骨灰被迎請回歸孟加拉達卡故里,安奉在達瑪拉吉卡寺。

尊者的著作甚豐,包括佛學理論著作和醫學書籍,如《入二諦論》、《中觀教授論》、《八分醫方》等,對後世影響深遠,被後世尊為西藏佛法中興之父。

延伸閱讀:
藏傳佛教不僅是密宗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