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英國進行了一個關於行善的大型研究。關於善行,人們發現了甚麼?還有些甚麼是我們不知道的?

(圖:網上圖片)

人們每天在媒體上,總是聽到壞消息,令人覺得世界並不太平,但這也可能正是我們最需要對人行善的時候。

2021年8月31日至10月4日,英國廣播公司(BBC)第四台和英國薩塞克斯大學(University of Sussex)心理學學院(School of Psychology)院長羅賓∙賓納吉(Robin Banerjee) 教授領導的團隊,進行了一項名為「善舉測試」(The Kindness Test)的網上意見調查。

填寫問卷需時約30分鐘,共有來自144個國的60,000多人參與,成為目前世界上規模最大的一項有關善舉的研究。結果發現,有三分之二參與研究的人表示,在一日內曾經接受他人的善意舉動;此外,他們也同意,接受、給予以至察覺他人的善意,能讓我們獲得幸福感和滿足感。

薩塞克斯大學心理學訪問教授歌迪亞∙哈蒙德(Claudia Hammond)說: 「人的天性很大程度上是仁慈的,正因如此,人們可以與他人相處和建立關係。」她又說: 「行善能夠達到雙贏,我們接受了他人的善意,也會對人行善。」

(圖:網上圖片)

那麼我們身邊是否經常遇到善舉?四分之三參與調查的人表示,他們經常或幾乎一直得到來自家人或好友的善意行為。被問及最近一次有人為他們行善是在甚麼時候,16%的人說就在一小時之內;43%的人說在過去一天內。此外,參與者所做的善行大多毫不特別,最普遍的是在別人有需要時提供協助,其次是幫助朋友、為人開門、幫陌生人拾起掉下的東西,以及向那些境況不如自己的人表達關懷。

這項研究顯示,性格對一個人行善與否有很大的影響。研究性格特質量表,發現那些善良的人,在性格外向性、合群以及開放度的評分較高。開放度,是指人們較願意接受新體驗,也是較具想象力和好奇心的人。他們也願意與陌生人交談,接受他人善意舉動的機會也越高,也較容易感受到別人的善意。

另一方面,平均而言女性行善的情況會比男性略多。心理學家哈蒙德認為,可能因為女性覺得關懷和安慰他人,是一種獨有的特質。

(圖:網上圖片)

研究又發現,那些相信善良是重要價值觀的人,較那些認為權力和成就更重要的人多行善。此外,有宗教信仰的人較多行善。

富有的人會較常行善嗎?可惜,人們賺多少錢與是否願意對他人友善沒有任何關聯。研究其中一條問題是:如果受訪者得到了850英鎊(1,123美元)的意外之財,他們會捐出多少錢?結果發現,受訪者平均會捐贈252英鎊。其中收入較少會捐贈較少的金額,但有趣的是,收入最高的人也捐得最少。

參與研究的人們認為,就他們的一生而言,新冠肺炎疫情令他們行善的程度保持不變(39%)或者有所下降(36%)。但是,疫情期間的經歷,似乎對人產生不同的效果,其中三分之二的人表示,這一前所未有的經歷讓人們變得更友善。也許是因為它如此艱難,讓人們願意花更多時間互相關懷,並留意到那些可以帶來改變的小小善意。

(圖:網上圖片)

當問到甚麼因素會阻礙人們行善時,最首要的原因,是人們擔心自己的善意可能會被人誤會。哈蒙德解釋說: 「向別人表達善意,有可能會被拒絕,因此表達善意需有相當自信心,也因此較外向的人會較多行善。」

一些受訪者表示,他們沒有足夠的時間讓自己成為友善的人。一半的受訪者 說,他們不行善的部分原因,是因為受到社交媒體的評價和討論影響。

最後,經常接受他人善意的人,幸福感更高。這一點可能並不奇怪,但研究還發現,那些施予更多善意、或者注意到别人善行的人,平均而言也享有更大幸福感。這也與過往很多研究的結果相符:也就是,為善最樂。


延伸閱讀:

微笑也是一種布施

布施福德如海水不可斗量,有智慧的人會以這樣的方式供養⋯⋯談《增支部經典》中「具備六支之供養」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