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貴文物《佛母大孔雀明王經》於鄭州展出,被視為密教典籍翻譯之經典⋯⋯

《佛母大孔雀明王經》(圖: 澎湃新聞 )

澎湃新聞獲悉,繼賈湖骨管、長信宮燈之後,河南博物院國寶特展廳於4月迎來國寶級重磅文物——明代《佛母大孔雀明王經》。

孔雀明王一頭四臂,為菩薩形,駕孔雀,故曰孔雀明王,是密教本尊之一。文物當下正在河南博物院主展館三樓十二展廳(國寶廳)展出。

《佛母大孔雀明王經》的故事

《佛母大孔雀明王經》來自河南博物院,分為上、中、下三卷,為不空法師譯本。三冊經卷裏共有彩繪佛經版畫插圖195幅,大小各異。有千餘尊佛教繪像,生動傳神、場面宏麗、色彩豐富、構圖精美,彰顯了高超的繪畫技藝。 《佛母大孔雀明王經》原為明代「內官監太監贓罰庫管事信官田有澤」發願刊印,被收藏在河南博物院,是展示、記錄、研究佛教文化和思想最直接、最有效、最重要的載體。

《佛母大孔雀明王經》的經歷豐富而且有熱度。在東晉建武元年(317年)的時候,西域高僧帛尸梨蜜多羅首次將該經卷由梵文翻譯為漢語,是密教經典翻譯之始。後收錄於《元藏》《清藏》《中華藏》及日本之《大正藏》、高麗王朝之《高麗藏》。不空法師所譯的《佛母大孔雀明王經》最為流行。

唐以後,在民間還流傳有各種經折本、手抄本、石刻經、經幢等。宋元之後所刊印的佛經幾乎均附版畫。明代是佛經版畫發展的黃金時期,其繪鐫之精麗,已入登峰造極之境。

河南博物院國寶特展 展出佛教重要文物 (圖: 澎湃新聞 )

佛經版畫——中國雕版藝術的一朵奇葩

在中國雕版藝術發展史上,佛教的影響至為關鍵,雕版印刷術最早大量用於佛經佛畫的刻印,是促使雕版印刷技術定型的首要動力。佛經版畫大多出於版畫名家之手,雕刻精細,構圖嚴謹,莊嚴素美,是中國雕版藝術與印度佛教文化的完美融合。

佛經版畫中最多的種類是「扉畫」(正文前面的插圖),它在經文的引首處,多採用卷軸裝幀,插圖以卷首扉畫最為顯要。

在佛經出現經折裝以後,仍保留著這個特點。引首圖有單折和多折,《佛母大孔雀明王經》卷首扉畫為九折。

其次,「經中插圖」的形式也多種多樣,目的都是為了通俗地解釋經中故事。

「拖尾畫」是全卷之尾,經文之後的附圖,一般是「護經天神」。通常由韋馱天及四大天王來護持。

(圖: 澎湃新聞 )
龍王圖 (圖: 澎湃新聞 )

「孔雀明王」的故事知多少

在中國敦煌莫高窟裏,有孔雀明王的壁畫;在四川安岳的大足石窟,更有一座兩層樓高,極莊嚴、宏偉的彩色孔雀明王像。孔雀明王的畫像在八世紀的時候由中國傳到日本,日本有一本著名的漫畫,叫《孔雀王》,就是根據密宗孔雀明王的故事改編的,這個故事也被拍成了電影。

孔雀明王一頭四臂,為菩薩形,駕孔雀,故曰孔雀明王,是密教本尊之一。孔雀明王共四臂,持蓮花、俱緣果、吉祥果、孔雀尾,跨乘金色孔雀王。所持四物中,蓮花表敬愛,俱緣果表調伏(「調」是調理的意思,調理身體健康,心態平和清淨。「伏」是降服的意思,降伏住自己的壞習氣,明了道理後加以修正。),吉祥果表增益,孔雀尾表息災。此明王有二種座,白蓮座表示攝取慈悲之本誓,青蓮座表示降伏。

莫高窟第205窟孔雀明王(圖:莫高窟參觀預約網)

根據《孔雀明王經》記載,佛陀在世時,有一位莎底比丘遭到毒蛇咬螫,不勝其苦,當阿難向佛陀禀告之後,佛陀告訴阿難可誦讀《孔雀明王陀羅尼》,稱其有大威力,能滅一切諸毒,怖畏災惱,攝受覆育一切有情,獲得安樂。阿難即持此孔雀明王法,來為莎底比丘解除蛇毒,莎底比丘因此苦毒消散,身得安樂。


轉載自澎湃新聞: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7592162

延伸閱讀:
憶念及重罪輕受──《佛母大孔雀明王經》的經文啓示(上)

世間一切諸惡毒害──《佛母大孔雀明王經》的經文啓示(下)

《佛母大孔雀明王經》跟治病有何關係呢?談各種痛症及娑婆世界之苦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