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呵叻府有一座佛寺,因收容和照顧末期病人而聞名。僧眾和義工透過「紓緩治療」(Palliative Care)和佛法開示,助病人減輕痛苦、安頓身心,陪伴他們平靜度過生命最後一程。
《曼谷郵報》報道,帕諾恩薩阿德寺(Wat Pa Noen Sa-Ard)已獲得泰國衛生部認證,為提供安寧療護的公共機構之一。僧眾和醫護人員、義工合作,為約五十位病人提供免費的照顧,當中大多數是貧窮人士。
佛寺住持帕尼亞卡莫沌師(Phra Ajarn Sanpach Panyakamo)說,「善終」是僧眾努力實現的目標,而實現這一目標的主要途徑是「正念」。
根據法師介紹,寺院暫時未獲得泰國政府的財政資助;目前在醫療方面,寺方每月的開支約為50萬泰銖(約港幣11.7萬元),由十方善信的捐款資助。
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每年估計有5,680萬人需要「紓緩治療」,而且隨著人口老化和疾病擴散等因素,需求將持續增長。
呵叻府促猜醫院院長克林薩克博士(Kriengsak Kruthakool)表示,泰國有越來越多的貧困病人被留在醫院,無人照顧。對他們來說,無論是身體健康還是經濟上,都是巨大的負擔。
克林薩克博士說:「但由於帕諾恩薩阿德寺收留這些病人,對醫院的幫助很大。」
佛教的臨終關懷
佛教早期已有「臨終關懷」,過去在印度的祇洹精舍,設有「無常院」,安置重病的僧眾,讓病人在臨終時能安身安心,並生起往生淨土的念頭。從佛教的角度來說,「臨終關懷」的主要目的,是讓在病人臨命終時,能夠減少對死亡的恐懼,從而平安地走完人生最後一程,並提起正念,往生淨土。除此之外,也需要為家屬作心靈輔導,陪伴家人共同面對即將喪親的悲傷。
延伸閱讀:
陳劍鍠教授介紹佛教的「臨終關懷」:不是消極等死,而是積極的拔濟饒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