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艷芳離世十六年:舞台上,她是樂壇天后;舞台下,她是虔誠的佛教徒,熱心公益,值得後人學習⋯⋯

梅艷芳曾於杜琪峯執導的電影《濟公》(1993)中飾演觀音菩薩一角(圖:《濟公》劇照)
梅艷芳曾於杜琪峯執導的電影《濟公》(1993)中飾演觀音菩薩一角(圖:《濟公》劇照)

香港著名歌手及演藝人梅艷芳自小體弱多病,從小過繼觀音菩薩,因此篤信佛教,她說過一生最崇拜的就是佛,因為凡人都會犯錯,只有佛陀最令她信服。而她亦擁有菩薩心腸行善無數,在SARS(非典型肺炎)期間,她不顧身上的癌變,為了籌集善款支援災情,一個月內不眠不休的舉辦了八場義演音樂會,因為過度操勞,令她本已大有好轉的病情再度惡化……梅艷芳離世十六年後,文化評論人李展鵬最近推出新書《夢伴此城──梅艷芳與香港流行文化》,除了探析梅艷芳的作品和香港流行文化外,也討論她的佛緣和熱心公益的一面。

梅艷芳一生跌宕起伏,雖然演藝事業輝煌,但感情路波折崎嶇,曾經歷不少情傷,後來皈依佛教,修心養性。

李展鵬在書中指:「信佛對她來說不是出世。而且,信了佛的她不但沒有減少參與社會,反而因為淡出了舞台而有了更多時間參與慈善及社會工作。」書中並指:「她表示,宗教改變了她的生活方式。1998年4月,她向《明周》透露閒時愛看佛理,不再夜夜笙歌,生活變得正常。」

《夢伴此城》一書展示了梅艷芳關心社會的一面:「在1990年7月的《明周》專訪中,記者強調她情海浮沉,她則透露信了佛,每晚為朋友、病人,也為中國的前途唸經。」

皈依佛教後,梅艷芳減少工作量,將更多時間投放在慈善事業上。例如1993年華東水災,她參加賑災義演,助災民度過難關。1994年,她舉行籌款晚宴,助瑪麗醫院成立新的骨科手術室。1999年,她擔任香港樂施會的「樂施大使」,前往雲南探望兒童。可見梅艷芳信佛後並非不問世事,而是積極投入慈善活動,幫助眾生。除此之外,她又捐贈善款予香港志蓮淨苑,在大殿前修建荷花池,令該處的香火更鼎盛。

梅艷芳的宗教形象,也展現於演藝事業中。她曾於杜琪峯執導的電影《濟公》(1993)中飾演觀音菩薩一角,並在2000年錄製《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一曲,以醇厚低沉的嗓音演繹清淨無垢的意境,廣受好評。

而這一首《心經》,更成為音樂人倫永亮學佛的契機。在他聽過的眾多佛教歌曲中,其中一首由林敏聰寫曲、梅艷芳演繹的《心經》,是令他難忘的一曲。「這是我聽過的眾多佛教歌曲中,最難忘的一曲。阿梅唱得很好,她將聲線壓低來唱,沒有添加任何感情,但效果卻非常震撼。」倫永亮又憶述,雖然他身邊不少朋友都是佛教徒,但其中以梅艷芳最是認真。有一次他們走埠到美國表演,漫長的機程上,他漫不經心提起「拜神」與「信佛」的問題,梅艷芳便跟他細心解釋佛學的理念,不單釋除他多年來的誤解,還引起他對佛學的興趣,「想起來,她該是第一個和我討論佛學的人。」倫永亮說。

2003年12月30日,梅艷芳因病逝世。她逝世後,葬禮依佛教禮儀,香港佛教聯合會會長覺光長老更為她主持蓋棺儀式,並有僧眾進行法事;志蓮凈苑亦念及梅艷芳捐助修苑的功德,協助這場法事。靈堂上掛著的「往生凈土」四字匾額,正正呼應了她下半生發下往生彌陀淨土的願心。

在舞台上,梅艷芳形象獨特多變,獲獎無數,是樂壇一代天后;舞台下,她是虔誠的佛教徒,佛緣深厚,熱心公益,積極參與慈善事業,值得後人學習。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