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龍寺是日本京都嵐山的一座著名臨濟宗寺院,以其優雅的建築、美麗的庭園景觀廣受信眾歡迎,被喻為「京都五大禪寺」之一。庭園中綠蔭繚繞,數百年來都保持著原有景致。
1339年,日本大將軍足利尊氏為後醍醐天皇祈禱,於是將離宮「龜山殿」改建為臨濟宗天龍寺派的總本山,並請來夢窗疏石禪師為開山之祖。六年後,天龍寺圓滿落成。
天龍寺於元治元年(1864)遭兵火燒毀,寺方努力不懈重建,陸續於1899年重建法堂、大方丈室和庫院,1935年建造了多寶殿的內殿和長廊等。如今主軸線從東往西依序是總門、中門、法堂(選佛場)、庫院、大方丈室、小方丈室和多寶殿等伽藍。
現存的寺院建築,全是明治時期後重建,唯有「曹源池庭園」保留著創建時的模樣,非常珍貴。
現時我們在大方丈室的西面,便可以得見這個聞名遐邇的庭園。它反映了700多年前,夢窗疏石禪師設計的庭園景觀。當中採用巧妙的「借景」手法,將嵐山的起伏山線借進庭園之中,成為庭園的背景。除了左邊的嵐山,還有正面的龜山,以及右邊的小倉山。
池面寬窄不一,沿著池泉迴遊時,就因池面變寬變窄,繼而引起種錯覺,嵐山有種前進後退的感覺。同樣的景觀,人的位置不同,繼而看到的觀感也不一樣。
傳說,曹源池名稱是禪師清淤時,發現池中有塊「曹源一滴」的石碑,故取此名,比喻祖師的教誨,就像一滴泉水匯聚成滔滔江水。
今天,天龍寺已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繼續弘揚禪法,讓法水在日本長流。
延伸閱讀:
日本佛寺枯山水庭園的藝術:極簡的景觀,讓歡賞者有靜心的效果,並有所領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