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探究佛教傳播史的璀璨:《佛教海線絲綢之路》中英文同步出版,以360°佛教遺址全景圖、全彩圖文展示浩瀚的海上佛教史⋯⋯

《佛教海線絲綢之路》 以全彩圖文呈現蘭卡斯特教授深入淺出的敘述、分析,以及扣人心弦的故事情節,增添閱讀歷史專書的趣味性。

應佛陀紀念館五年常設展「佛教海線絲綢之路──新媒體藝術特展」,財團法人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今年佛誕月推出學術策展人路易斯.蘭卡斯特教授(Lewis R. Lancaster)著作The Buddhist Maritime Silk Road,中文版《佛教海線絲綢之路》由財團法人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李苑嫣翻譯,並禮請台灣中山大學外文系特聘教授黃心雅教授審定。中、英專書如今同步出版,期能將浩瀚的海上佛教史帶給廣泛讀者。

作者蘭卡斯特教授是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終身榮譽教授、「電子文化地圖協會」(ECAI)主席,也是人間佛教研究院榮譽教授研究員。教授研究「海上佛教地圖」二十餘年,多年前與香港城市大學新媒體藝術中心主任邵志飛教授(Jeffery Shaw)及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莎拉.肯德丁教授(Sarah Kenderdine)合作,帶領年輕的考古團隊到亞洲各國,運用先進器材拍攝佛教遺址與文物,去年5月透過新媒體藝術於佛陀紀念館展示研究成果。展覽之餘,教授特別撰寫本書,希望藉由文字讓讀者深入理解佛教的傳播、發展與形成。

本書分成五個章節,從歐亞之間商隊陸路及海上航行網絡的視角,研究佛教的傳播、發展與形成。(圖為中文版專書的目錄)

本書具有五大特色:

1. 歷時長:國際佛學泰斗蘭卡斯特教授累積四十多年的學術研究。

2. 多國度:勘查七個國家,八個物質文化遺產,以及逾百個佛教遺址。

3. 新詮釋:首本研究海線佛教之中英文專書,詮釋「佛教大圓環」,呈現最全面的佛教傳播面貌,為研究海線佛教必備參考書。

4. 跨領域:逾百人的研究團隊,引用最多元的考察視角,包括考古學家、博物館工作者、基因分析家、冶金分析家、藝術史學家等。

5. 新路線:融貫南北藏傳各大佛教型態,呈現「海上佛教地圖」。 蘭卡斯特教授將靜態的佛教歷史文獻考究,轉向歐亞貿易體系之間互動往來的動態研究。其筆下的佛教傳播故事,以歐亞商隊的陸路及海上航行網絡為背景,並將這南北兩大環線形容為「佛教大圓環」(The Great Circle),佛教即是隨著大圓環上的興盛商貿擴展開來。

本書亦特別收錄「佛教海線絲綢之路──新媒體藝術特展」中的精選360° 佛教遺址全景圖。(上圖以中文版專書為例)

此外,教授從有形的文化遺產,探究過往佛教傳播的璀璨。這些遺址的建造目的為何?由誰出資?透過一系列的追溯,商人與佛教共生共榮的連帶關係變得明朗化,讀者也能從觀音雕刻形象的轉變,窺見商貿地帶各文化的交融。教授引證古人的文獻紀錄,指出海路航行推動舍利禮拜習俗、大乘佛教、密教等發展,打破「海路唯獨弘揚南傳佛教」的印象,更旁徵博引跨領域的研究視角,例如考古學、基因學、木材測年技術等,觀點引人入勝。

本書特別選錄展覽中精彩的360°佛教遺址全景圖,亦從《世界佛教美術圖說大辭典》等取材,以全彩圖文搭配呈現教授深入淺出的敘述、分析,和扣人心弦的故事情節,增添閱讀史書的趣味,適合不同年齡層的讀者。

路易斯.蘭卡斯特教授著The Buddhist Maritime Silk Road及中文版《佛教海線絲綢之路》,於佛誕月同步出版。

線上訂書
佛光文化悅讀網
886-7-6561921#6664~6666

展覽相關資訊
展名:佛教海線絲綢之路──新媒體藝術特展
地點: 佛光山佛陀紀念館本館第三展廳
展出日期:2021年5月-2026年5月
線上展覽: https://www.fgsbmc.org.tw/maritime/index.html



(轉載自人間通訊社新聞稿)

延伸閱讀:
義淨法師,下南洋比鄭和早了七百多年。他是海上絲綢之路先驅,更填補了東南亞古代史上七百年的斷層⋯⋯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