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與世界,是何關係?

(圖:Pixabay)

心中若無山,怎見滿目青山?心與世界,是何關係?

一切都是心上事,所有人都是心上人。

關於對世界的認識,唯識宗為我們提供了兩個非常重要的思想。

第一,我們所認識的世界沒有離開我們的認識。

我們可能理所當然地認為,世界在我們的認識之外。例如我看見山,那個被看見的山一定在我的認知之外。其實,如果它在我們的認識之外,我們怎麼認識呢?既然能被我們體認到,一定沒有離開我們的體認。

第二,我們的認知模式決定了我們所認識的世界。

佛法認為,生命體是由業力所構成的五蘊和合的系統。其中的認知系統,由經驗、觀念、想法等生命累積共同構成。我們對世界的認識,是透過這個系統得到的。所以,我們能看到甚麼樣的世界,不是由世界決定的,而是由這個認知系統決定的。

唯識有個比喻叫「一心四境」。例如人類看到的水,在魚看來就是房子,天人看來是琉璃,餓鬼看來就成了膿血。也就是說,當物質世界沒有被認識的時候,究竟以甚麼方式存在,並不確定。只有當它被認識之後,才構成其存在方式。或者說,是在那個認知系統中的存在方式。

對於人、魚、天人、餓鬼這些眾生來說,由業力造就的生命形態和認知系統各不相同。透過這些不同的認知系統,同樣的境界,便有了不同的呈現。

不必說不同的生命形態,就我們熟悉的人道眾生來說,面對同樣的外境,色盲、近視、老花者的所見一樣嗎?又或者,眼根同樣健康的人,一般人和藝術家的所見一樣嗎?我們都知道,「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為甚麼?就因為認知的不同。

所以說,外境在沒有被觀察之前,具有種種的不確定性,並沒有我們所以為的、客觀的、固定不變的存在。(摘自濟群法師《佛教的世界觀》)


轉載自新禪風:
https://www.xinchanfeng.com/1-3/70411.html

延伸閱讀:
佛教「第一因」之迷思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