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9日,「香港中文大學天主教研究中心」與伊斯蘭文化研究中心聯合舉辦宗教交流活動,以「世界和平與共同生活的人類博愛文件」作為交談的基礎,且擴闊為不同宗教交談的研討會。十二位不同宗教學者發表論文,進行交談,探討各大宗教在香港,以及各國領域,如何合作推動建設和平友愛的社會。香港佛教聯合會會長寬運大和尚應邀出席並發表致辭。鳳凰網佛教編發寬運大和尚致辭如下:
今天非常高興,能夠參加這樣有意義的一個論壇和交流。我們大家都知道,人類一直發展到今天,就需要這種宗教領袖交流活動。剛才見到兩位宗教領袖在握手,在眼神交流,這就是人類交流的榜樣,我們實在太需要這樣的交流了。
大家都知道,佛教的慈悲精神在許多的社會問題上面,是完全可以給予世人們作為借鑑的。佛曾說:「我在僧數」(表示佛陀也是僧團中的一分子),而且佛永遠是「下心含笑,親手遍布施」的,他對眾生的慈愛是平等無分別的。
他特別指出:無私的愛,就是「大愛」。「大愛」的昇華就是「慈悲」,「慈悲」就是沒有分別的愛。不但沒有分別,而且還要「無我」。也就是說,「慈悲」的再昇華,就是「大慈大悲」,就是慈無量、悲無量、喜無量、舍無量。唯有做到「慈悲」,才能夠實現僧團「六和敬」的精神。我們人類都是生活在同一個「地球村」,其中最重要的關鍵就是「和」。「身和」就能同住,「口和」就能無諍,「意和」就能同悅。同時我們首要必須思想統一,也就是「見和同解」,那麼如何能夠保障我們思想的統一?就是「戒和」,也就是「戒和同修」,就是通過制度來保障我們的和諧共處與修行。
當然,最重要還是利益的平均分配,社會上講「按勞分配」。而佛教講求的是「利和同均」,也就是均等、公平的原則;只有利益均等了,就可以幫助團體化解利益衝突,讓大家同享福利。好像我們今天是「命運共同體」也就是「利益共同體」,因為我們是住在同一個「地球村」,這是我們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方法。
那麼,社會的友誼要如何建立?其實在佛教的《善生經》裏面說得非常清楚。我們中國人常說「四海之內皆兄弟」,儒家講的是五倫關係,但佛教講的是六倫關係。如《善生經》中說,東方比喻父母和子女的關係;南方比喻老師和學生的關係;西方比喻夫與妻的關係;北方比喻我們和親族的關係;下方比喻雇主與傭人的關係;上方就是僧與俗的關係,也就是宗教與社會的關係。若其中有一倫的關係建立不好,我們的社會關係就難以建立了。所以,世界的和平,人類的和諧,要從自我做起,要從內心做起。只有把我們人與人的關係建立好了,那麼社會的關係自然就會建立好了。
我對香港六宗教的和諧共處表示高度讚譽:所以我覺得,今天我們這樣的一個論壇,這樣的一個交流會非常的有意義,只要把我們宗教的關係先建立好,香港就是全世界的榜樣。香港六宗教領袖座談會自1978年起,成立至已有四十多年了。我們六宗教在一起和平相處,其實在世界上,很少見到六大宗教能夠和平相處的,香港就是典範。
所以香港六宗教,今天一起齊聚一堂,在這裏交流,其實這就是一個示範!希望這種示範能夠推到全世界去!讓全人類一起建立一個和諧共生的「世界命運共同體」,互相包容、互相合作、互相成就、互相成長!謝謝大家!阿彌陀佛!
轉載自鳳凰網佛教:
https://fo.ifeng.com/c/8BuO3pO6bU7
延伸閱讀:
這位僧人發願培育佛教人才,在非洲五十四個國家弘揚佛法,傳播和平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