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宗初祖智者大師圓寂紀念日:他一生度眾無數,創立天台宗後,中國佛教從此氣象一新,並流傳到日本、韓國,影響深遠⋯⋯

農曆十一月廿四(今年合陽曆12月17日)是天台宗初祖智者大師圓寂紀念日,我們整理了這篇短文,以示紀念。

智者大師,世稱「天台大師」。他生於梁武帝大同四年(538年),俗姓陳,父親是梁朝官吏。十七歲時,正值梁末兵亂,家庭分散,流離顛沛。他有感人生無常,遂在荊州長沙寺佛像前發願為僧。

十八歲時,他禮湘州果願寺法緒法師出家;不久,跟隨慧曠律師學習律藏,二十歲受具足大戒。二十三歲時,拜慧思禪師為師,修習禪法,證得法華三昧。

智者大師廣弘教法,以《法華經》為主要教義根據。由於博識善辯,故深受陳、隋兩朝帝王禮遇,曾多次進入皇宮大殿,又到金陵弘法度眾。他曾為陳後主說法,被陳宣帝尊為國師;又為隋煬帝傳授菩薩戒,得「智者」之號。在揚州弘法期間,大師度眾無數,所獲供養之物,盡數回施悲敬雙田,祈願國泰民安。

五十六歲那年,智者大師回到故鄉荊州,在當陽縣玉泉山創立玉泉寺,開演《法華玄義》,次年說《摩訶止觀》。

開皇十七年(597年),大師悠然捨報,春秋六十,戒臘四十。臨終前,他留下了著名的三封遺書,隋煬帝依其遺稿修建成寺,取意「寺若成,國則清」,賜名為「國清寺」,而國清寺也成為天台宗的祖庭。

大師弘化數十年以來,建寺三十六所,度僧無數,傳法弟子三十二人。他一生著書140餘卷,大部分由弟子整理而成。當中的《法華玄義》、《法華文句》與《摩訶止觀》,被稱為「天台三大部」。

智者大師於止觀法門主張,欲入三昧,則有五事須先調和:一、調飲食,二、調睡眠,三、調身,四、調息,五、調心。先從影響一般人最明顯的飲食、睡眠開始,將顛倒的習慣和作息修正過來;四大調和之後,再調和心理,如此循序漸進的方式,有助一個長久處於散亂生活模式的人,很快地得到禪修的益處。

大師創立天台宗後,中國佛教從此氣象一新,並流傳到日本、韓國,影響深遠。


延伸閱讀:
天台宗的止觀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