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x

「南有普陀,北有紅螺」——北京千年古刹紅螺寺鎮寺「三寶」有哪些?

紅螺寺山門上方的明代匾額(圖:北京新聞中心)
紅螺寺山門上方的明代匾額(圖:北京新聞中心)

春天到來,正是外出郊遊的好時節,位於北京市懷柔區的紅螺寺是不錯的選擇。「南有普陀,北有紅螺」,久負盛名的北京巨剎紅螺寺,背倚紅螺山,南照紅螺湖,掩映於松林竹海之中,氣勢非凡,其生態環境和悠久的歷史文化獨具魅力。

相傳紅螺寺始建於東晉咸康四年(338年),有著非常久遠的歷史。紅螺寺在歷史上聞名遐邇,是長城內外的佛門聖地。這與它曾經是金中都聖安寺的下院有極大的關聯。

聖安寺是金、元兩代皇室家廟。金代高僧佛覺大師、元代佛學泰斗級人物雲山大師都曾駐錫於聖安寺,最終又都歸隱於紅螺寺。

金世宗完顏雍在金大定二年(1162年),將當時皇室最權威的聖安寺住持高僧佛覺禪師派往紅螺寺做住持,佛覺禪師在紅螺寺講學多年,影響日遠,四方學者雲集。

此後,在成吉思汗時期,還鐫刻「榜示碑」,安放於紅螺寺山門牆上。「榜示碑」中講述,紅螺寺是皇家寺院,是為皇室祈壽祈福的地方,各色人等不得對本寺非理騷擾,並確定了寺廟的界限和土地樹木等,不得侵佔、砍伐。

元代時,雲山禪師是聖安寺的住持,經常受到皇帝的召見和請教。元至正十二年(1352年),雲山歸老紅螺寺。他見到大明寺(即紅螺寺)風雨侵蝕,棟宇毀壞,他覺得「重修之責,責無旁貸」,「乃命其徒,以累朝所賜珍玩,兌換錢幣,又加諸善信襄助,再脩大殿,重塑佛像,令寺宇莊嚴,山谷亦因此改觀。」明清時,紅螺寺也一直受到皇室重視。

因為悠久的歷史,寺院中的御竹林、銀杏樹和紫藤寄松「三絕景」更是聲名遠揚,廣為人知。其實,作為千年古剎,寺內還有三件珍貴文物留傳至今,被譽為「鎮寺之寶」。這三件寶物分別是:明代匾額、天啟銅鐘和清代際醒祖師舍利。然而,長期以來,這三件寶物卻一直不為人們所知。

明代匾額鑲嵌於紅螺寺山門上方,上書「護國資福禪寺」,藍底金色,秀麗端莊,這是紅螺寺的正式名稱。歷史上它曾經叫過大明寺,紅螺寺是民間俗稱。元時昭文館大學士樊從義所撰《紅螺山大明寺碑》碑文對此有詳細描述:「京城之北,皆佳山也。然多為大雄氏之居,而紅螺山大明寺為最勝。環寺諸峰,如龍如鳳,嘉林蓊鬱,微徑幽邃,白雲青澗,遠絕塵囂,是宜有道者之隱於此焉。」

明英宗正統二年(1437年),英宗的姐姐順德長公主大婚,皇室為成婚大禮大修佛事,出資重修了紅螺寺。英宗朱祁鎮來寺降香,在看到佛頂放光後,認為是護國賜福的祥瑞之象,龍顏大悅,親筆賜書「護國資福禪寺」的寺名。

熟悉歷史的人,對明英宗朱祁鎮並不陌生,他是明朝的第六位皇帝。正統十四年(1449年),蒙古瓦剌軍入犯,英宗聽信王振之言御駕親征,抵土木堡(今河北懷來東)兵敗被俘,是為「土木堡之變」。英宗被釋回京後,被景帝軟禁於南宮。八年後英宗復位,改元天順。儘管這位皇帝的生平並不光彩,書法也沒有甚麼過人之處,但作為皇帝御筆,這塊匾額經過500餘年風雨滄桑,仍保留至今,古韻猶存,具有極高的文物價值。

「天啟大銅鐘」懸掛於紅螺寺大殿內東側,是紅螺寺保留下來的一件重要文物。這口大鐘為明代天啟乙丑年(1625年)皇帝御賜,已有近四百年的歷史。大鐘高171.6厘米,口徑103.6厘米,重約一噸,青銅材質,雙龍鈕,鑄造工藝細緻精美。

敲鐘、念經和禮佛,共同組成了寺院每天的行儀。寺院一般早晨和黃昏各打鐘一次,叫做「晨昏鐘」,它們標誌著一天的開始和結束。

打鐘講究節奏,鐘聲抑揚頓挫,傳之久遠,迴盪不息。打「晨昏鐘」凡三通,各三十六下,總一百零八下,為甚麼要打一百零八下呢?這是暗含一年的意思,因為一年有十二月、二十四氣、七十二候,加起來是一百零八。還有一種說法,百八鐘可去掉一百零八種煩惱。紅螺寺的鐘聲渾厚洪亮,據說當時方圓十五里內都能聽到。

紅螺寺大鐘的珍貴主要在於文字精美。大鐘共鑄造陽文六千四百零六字,補刻明熹宗朱由校敕賜鍾銘及造鐘人太監王體乾官職姓名共雙勾陽字八十九字,另內有鑄鐘工匠四人姓名,陽鑄十字,字體均為楷書,清晰流暢,佈局規整嚴謹。鐘的表面滿佈整部金剛經及誦經儀軌、誦經功德等文字。

天啟大銅鐘(圖:北京新聞中心)
天啟大銅鐘(圖:北京新聞中心)

明代青銅器製造是整個封建社會中最輝煌的時期。紅螺寺的這口鐘,其鑄造技術高超,字體、紋飾、圖案等線條細膩流暢,鐘壁曲線適度,壁厚設計科學,音色純正渾厚。大鐘整體一次澆鑄完成,表裏沒有任何補鑄痕跡,鑄造工藝水平之高,即使以現代技術和裝備,也是很不容易達到的,它是明代鑄造的大器中的精品。天啟大銅鐘現為國家級保護文物,可謂「國寶」。

(圖:網上圖片)

紅螺寺的第三件寶物是際醒祖師舍利子。 1993年4月2日,在紅螺寺大殿西側普同堂地下室,發現了際醒祖師舍利塔。塔上銘刻有「傳臨濟正宗三十六世上徹下悟醒公老和尚塔」字樣,塔內有一小石函,函內存有際醒祖師的捨利子。經進一步清理,找到了十三顆舍利和三顆牙齒。際醒祖師舍利子重現於世後,成為紅螺珍寶,供人們瞻仰。

際醒祖師(1741年至1810年),河北豐潤人,俗姓馬,字徹悟、納堂。號際醒,又號夢東,是淨土宗第十二代祖師。際醒祖師精通經史,二十三歲出家,嘉慶五年(1800年)到紅螺寺創建淨土道場,時稱法門第一人。祖師專以淨土為悅,恆常講演。四方學者雲集,聲名遠揚。當時朝鮮等地的僧人也不遠萬里,前來求經學道,這使紅螺寺聲名遠播,香火日盛。際醒大師在紅螺寺創造並實行了「福田制」,把約360頃的田地以低廉的租金交給農民耕種,還在寺內設「施粥場」賑濟孤貧,開設藥房施藥救人。際醒大師是紅螺寺歷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

轉載自北京新聞中心:
http://www.2022bmc.cn/2022-03/28/c_1128508832.htm

延伸閱讀:
中國佛教協會新任會長演覺法師:中國佛教事業的未來,要靠的是這三樣方針⋯⋯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