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惠能圓寂紀念日:惠能為何會被認定為中國禪宗的六祖?

農曆八月初三(今年合陽曆9月5日)是六祖惠能的圓寂紀念日,我們整理了這篇短文,以紀念這位禪宗大師。

惠能生於唐貞觀十二年(638),俗姓盧,祖籍范陽(河北)。父親盧行瑫,於高祖武德年間謫官嶺南新州(廣東),母親李氏為虔誠的佛教徒。

禪宗大師的生平故事

惠能三歲時,父親一病不起,從此家境艱辛,母親遺孤移居至南海,惠能遂以賣柴為生。他第一次接觸經典,是在某個日常砍柴、維持生活家計的日子裏。

有一天,惠能送柴火至客店,聽到店中客人正誦經至「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一句,心有所感,於是上前請教。

客人熱心回答:「這是禪門的《金剛經》,東禪寺弘忍大師門下有一千多人,我曾到那裏參訪,聽受此經。大師常開示大眾,至心持誦《金剛經》,即自見性,直了成佛。」

惠能聽後十分嚮往,渴望前往求法。客人見他謙恭上進,便欣然贊助白銀十兩,作為安家費及求法的路費。惠能安頓好相依為命的母親後,便帶著簡單的行囊前往東禪寺。​

惠能來自嶺南新州,在當時的中原人眼中,嶺南是個蠻荒之地,嶺南人是未受教化的野蠻人。惠能初抵達東禪寺時,​五祖弘忍故意考驗他說:「嶺南是邊疆地區,住的人都沒有佛性啊!」惠能從容恭敬地表明學習佛法的來意:「人可以有南北之分,佛法並沒有南北之分啊!我雖從南方來,不過,心中的佛性,與大師您沒有甚麼差別。」

就因為這樣一段重要的對話,惠能受到五祖弘忍的賞識。

後來五祖弘忍為了驗證弟子悟道的功夫深淺,曾叫大家題寫詩偈以明心跡。弟子神秀在牆壁上寫下一偈:「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惠能也請人代書一偈:「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五祖看了惠能的偈頌,欣慰之餘,後來便為他講說《金剛經》,並付予法門衣缽。

後來惠能大師在廣州法性寺、曹溪寶林寺等地弘揚禪法逾四十年。713年,他於新州國恩寺圓寂,世壽七十六。惠能的弟子法海將其教說匯編成書,名《六祖法寶壇經》,此經不僅盛行於當代,後世對《壇經》的評價亦高,在佛教裏一直佔有重要的地位。

惠能在世時,還未確立為禪宗的六祖,只是弘忍下的傳人。那麼惠能為何會被認定為中國禪宗的六祖呢?這要從佛教「付法」的背景說起。

佛教的「付法」,是將入涅槃的前人付與後人正法,用意是請受囑者負起護持攝導佛教的責任,並做佛法的表率與準繩。因此,佛教五師相承的付囑,表佛法的統一。

佛陀在世時,將正法付囑於大迦葉。佛滅度之後,大迦葉被尊為上座,由他召集僧眾來結集經典。後來,歷代祖師都是衣法相傳,傳至菩提達摩。而作為西天二十八祖的達摩被中國禪宗尊為東土初祖,與後來的慧可、僧璨、道信、弘忍合稱東土五祖。

有學者認為,惠能得以被後世認為六祖,以及他開創的南宗禪得以廣傳,更重要的原因,還是後世弟子的傳揚。南宗禪「識心見性,頓悟成佛」的簡便法門,以及「農禪並作」等適應中國社會的修行生活,使得武宗滅佛之後,禪法還能持續在民間廣泛傳播和發展。[1]

除了《六祖壇經》受到肯定之外,六祖門下幾十位禪師,經過他們「開枝散葉」,南宗禪繼續代代相傳。所以六祖惠能之後,所謂「一花開五葉,結果自然成」,「一花五葉」、「五宗七派」,禪門從此發揚光大。

注:佛門網首頁亦設有線上「禮敬佛菩薩」設置,讓大家隨時隨地進香、供花、供燈或撞鐘,一心發願,同時體會法界蒙薰、果報莊嚴、得智能明和聞聲深省的意義。【佛門網首頁】:
https://www.buddhistdoor.org/

延伸閱讀:
「禪宗祖庭」南華寺:至今祖殿內,仍供奉著六祖惠能大師的真身⋯⋯


[1] 香光莊嚴雜誌第94 期〈六祖傳奇:你可能不知道的惠能〉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