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x

佛教學者研究:市面上的正念App不能解除痛苦,反讓使用者更依賴手機?

(圖:網上圖片)

正念治療 (Mindfulness Therapy)近年來在西方社會廣傳,以「正念」(Mindfulness )為主題的手機應用程式(App)亦應運而生,大受歡迎。最近有兩位佛教學者研究了市場上多款與靜觀有關的App後,認為它們雖可讓使用者暫時忘卻生活壓力,卻沒有展現佛教義理的精髓,也不能夠解除人們的痛苦,反而讓使用者更加依賴手機。

現今「正念」的概念從佛教禪修發展而來,是指有意識地注意當下的感覺和想法、意念,而不施加以評判。科學研究指出,這種專注有助減壓、調理身心和改善失眠問題。今年8月,兩位佛教學者: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威爾明頓分校(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Wilmington)東亞宗教學教授麥奎爾(Beverley McGuire)和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格林斯伯勒分校(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Greensboro)宗教研究系教授格列高列(Gregory Grieve)研究了市場上逾500款與佛教有關的App,發現它們大多以「正念」為主題。

兩位學者指出,在早期佛教文獻中,正念並不止於專注自己的意念,還要以佛陀的教法為根基去分辨出自己的思想、情緒和行為是否善巧。這種修行的最終目的和效用,就是圓滿覺悟、脫離輪迴。例如《念處經》( Satipaṭṭhāna Sutta)中提到了「身念處」,修習者藉由觀察自己身體的本質和觀察死亡的過程,明白到身體只是修行佛法的道器,從而消除對肉身的貪戀。故此,佛教中的「正念」有助修習者明白無常之道,並破除對世界事物的執取,最終達至解脫。

兩位學者認為,現今以正念為主題的App並沒有觸及佛教正念的精髓,也沒有展現佛教的核心思想「無常」── 世間一切都是緣生緣滅的,沒有固定不變獨立存在的事物。故此,這些App雖然能夠讓使用者暫時忘卻生活的壓力,卻無助於解除人們的痛苦。他們又指,使用者還可能會因為這些App而更加依賴手機,最後更加焦慮。

延伸閱讀:
不要讓禪修淪為止痛藥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