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中國北方茶文化流行的幕後推手:降魔藏禪師

茶與佛教因緣甚深,僧人是中國最早飲茶的族群之一。敦煌文獻《茶酒論》云:「我之茗草,萬木之心⋯名僧大德,幽隱禪林,飲之語話,能去昏沉。」僧人與同參道友在寺院相聚論道,也常一起開爐把茶、以茶相奉。

根據古代文獻記載,唐朝時期的降魔藏禪師,便是北方茶文化流行的幕後推手之一。

降魔藏禪師俗姓王,河北人,七歲就出家了,他依止廣福院的明讚禪師落髮,為唐朝時候的僧人。 由於時常為鄉里之人驅鬼除害,所以人們都尊稱他為「降魔禪師」。

據唐代《封氏見聞錄》記載,降魔藏禪師在泰山靈巖寺大興禪教,授僧眾煎茶、飲茶之道(「大興禪教,學禪務於不寐,又不夕食(晚止不飲食),皆許其飲茶,人自懷挾,到處煮飲,從此轉相仿效,遂成風俗。」)

這是茶文化史上劃時代的大事,因此靈巖寺也被譽為「北方茶文化祖庭」。後來隨著禪法在北方地區廣泛傳播,也推動了北方飲茶的風俗普及。

僧人以坐禪為常課,要求止靜斂心,以達到身心輕安、觀照明淨的境界。長時間的坐禪容易使人昏沈疲倦,而具有提神醒腦功效的茶,便自然成為他們理想的飲料,而飲茶的文化,也在寺院中日益興盛。

(圖:網上圖片)

到了北宋時,各大寺院都大興種茶、採茶、製茶,人們稱之為「佛茶」。 僧眾也都善於品飲,與茶結下了不解之緣,也有「茶禪一味」之說。

寺院的僧人一般在早起盥漱後,即先飲茶,然後再禮佛;飯後又先飲茶,然後再作佛事。

據北宋道原《景德傳燈錄》記載:「晨朝起來洗手面,盥漱了喫茶;喫茶了,佛前禮拜;佛前禮拜了,和尚主事處問訊;和尚主事處問訊了,僧堂裏行益;僧堂裏行益了,上堂喫粥;上堂喫粥了,歸下處打睡;歸下處打睡了,起來洗手面盥漱;起來洗手面盥漱了,喫茶;喫茶了,東事西事……。」由此可知,禪僧一日不可無茶,飲茶成為他們普遍的習慣與愛好。

飲茶首先在禪僧中流行,爾後隨著佛法的傳播,轉而影響北方社會各階層,進而導致中國南北飲茶的大眾化、普及化。


延伸閱讀:
藉茶練心,以茶結緣——葉慧心細說茶禪體驗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