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不丹國民議會通過了一項法案,撤銷了第213和214條刑法。從此以後,同性戀不再是違法的。有些居民認為,國民對LGBT群體(女同性戀者、男同性戀者、雙性戀者和跨性別人士)的接納,與佛教有關。
「看看我們的民族服飾。」不丹攝影師、作家旺楚克(Karma Tshering Wangchuk)接受《洛杉磯時報》訪問時說,不丹男子一般會穿著「幗」(Gho,一種連身及膝短袍),而女子則會穿「旗拉」(Kira,長裙)。
「『幗』基本上是一條裙子,有很多不同的顏色和花卉圖案。很久以前,不丹的時尚界就有『性別流動性』⋯⋯現時在一些學校,男孩可以穿『旗拉』,女孩也可以穿『幗』。我認為這跟我們的佛教文化有關。」旺楚克說。
《不丹歷史》(暫譯,The History of Bhutan)一書的作者、不丹學者噶瑪彭措(Karma Phuntsho)則認為,法案的通過是可以理解的。「今天,不丹人可以將佛教教義與(社會的)文化包袱區分開來⋯⋯從佛教的角度來說,一切諸法的自性皆空,因此各人會有不同類型的性取向或性別認同。這很好,我們放棄了看不起同性戀關係的舊習慣。」
不丹獨立記者讚姆(Namgay Zam)說:「(LGBT人權)進展的速度,比我預期的要快得多。2014年,我報道了(國內)首個有關LGBT權利的故事。那時候,我們在Facebook上還找不到相關的內容,現在已有人在社交媒體分享有關這個群體的影片。」
她續說:「我為同性戀朋友感到高興⋯⋯我也知道,現在當跨性別女性想要改變身份證上的姓名和性別時,沒有甚麼阻力。不管怎樣,他們都應該得到慈悲的對待。」
佛教重視慈愛、平等,從這種教義上來說,佛教並不排斥不同性向者。《佛說如來興顯經》云:「一切群萌類,本自然平等」,群萌是指一切事物,不論自然的還是社會的,都是平等的。因此,從「平等觀」的角度而言,佛教並不排斥及歧視同性戀。
延伸閱讀:
就有不丹最不同:雷龍之國的快樂、煩惱和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