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財政部長林冠英 分享他以慈悲之道處理政事的經驗⋯⋯

馬來西亞財政部長林冠英(圖:光華日報)
馬來西亞財政部長林冠英(圖:光華日報)

馬來西亞財政部長林冠英最近探訪檳城慈濟靜思堂時,分享他以慈悲之道處理政事的經驗。

談起反對黨時,林冠英希望可以效法佛教,拋開政治成見,以慈悲心對待反對派。林冠英舉例,有州政府的財政管理不當,以致拖欠公務員薪金,但他仍然奉行慈愛,兩度批出貸款,助他們解決債務。林冠英認為,雖然過往遭受對方責罵,但他不願以牙還牙。

林冠英說,身為財政部長,應該不分種族和宗教去履行使命。他希望隨著自己不斷以德報怨,終有一天可以感化反對派的瞋恨心。

他又表示,每當有災難發生時,慈濟志工總會進入災區,展開不分膚色和宗教的人道救援。這慈悲精神是值得學習的。他更認為這種精神是馬來西亞人民的典範。

不過,《中國報》的撰稿人劉峻賓在〈財長的慈悲〉一文中指出,面對反對黨的責罵、批評,能做到不起憎恨心,不計前嫌,給予他人幫助,是否等同於佛教的「慈悲」,還是這種行為僅是一種以德報怨的情操而已?

聖嚴法師曾在《慈悲與智慧》一文中開示,慈悲是「平等的關懷一切眾生」:「真正的慈悲一定是平等的關懷。對於任何對象,不論親疏遠近,只要他們需要幫助,就會適地、適時、恰如其所需地,給予對方幫助。」即使種族和政見有別,也給予平等的關愛和幫助。

法師又指,「慈悲心」除了為他人服務外,亦包含了「感恩心」:「有人願意讓我們服務,我們很感恩,因為這能讓我增長福報與經驗,所以要感謝。」反之,如果有人為我們帶來阻礙和逆境,也要感恩他們訓練我們的意志,讓我們更為堅強。

延伸閱讀:
慈及親愛、慈及中人,慈及怨憎──慈悲觀與引導意象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