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略《心經》的般若堂奧:慧知法師、郭朝順教授對談《心經》的空有觀

「般若心經的空有觀」線上課由慧喜法師主持,邀請郭朝順教授,與慧知法師對談(圖:人間通訊社)。

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策劃「2022人間佛教經典十堂課」系列論壇,5月1日第三堂課「般若心經的空有觀」由佛光山傳燈會男眾教育培訓組主任慧喜法師主持,邀請佛光大學佛教學系院長郭朝順教授,與佛光山淨土文教基金會執行長慧知法師進行對談,精彩講說於透過youtube及zoom等不同的網路平台播出,五大洲同步聆聽法要。

慧喜法師於開場時提出:260個字的《心經》,是佛教三藏十二部經中最為普羅大眾所耳熟能詳的經典,同時被視為修行的經典、信仰的念誦、神力的加持。郭朝順教授透過列明十一類《般若經》系統的表單,點明《心經》在般若系統中的特色,指出《心經》的「心」,就是「般若波羅蜜多」整個核心的心要,所以修行需要學習「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而且必須能「照見五蘊皆空」,最後才能夠「度一切苦厄」,達到真正圓滿究竟解脫。

(圖:人間通訊社)

此外,郭朝順教授說明《般若經》與《心經》的關係,以及《心經》的流傳、主題、核心思想、觀修方法「名假、受假、法假」及功德勸行。他分析《心經》的核心思想:「無受三昧」、「性空假名」、「空有不二」,落實到生活中,就是提醒我們不要把日常經驗到的事物當成一成不變,而自困於框架之中。我們應該順應不同的因緣,重新去審慎、調整自己,從而擺脫掛礙、發揮慈悲,真正地利益其他人。

慧知法師則分享,《心經》中感受最深刻的是「波羅蜜多」(到彼岸),如果「彼岸」是極樂世界,要從自己的「此岸」去到「彼岸」,需要跨越痛苦、貪念、惶恐等障礙,「波羅密多」是修行人應有的生活風格。他又舉自己第一次和星雲大師近距離接觸的例子,是在紅磡香港體育館,要在萬人的鼓掌歡呼中,扶大師上台。大師覺察到自己的緊張,只說了一句「倚著我,靠著我」,幫他跨越當下的情緒障礙,順利抵達「彼岸」──安心。從中也體會到「波羅蜜多」的真義:如果停留在情緒、障礙中,就是自己在障礙自己,要勇於面對、自覺、跨越,才能邁向解脫。二位講師理論實踐兼具,生動、生活的體現《心經》的精神。

主持人慧喜法師在結語中推薦,若想進一步深入了解《心經》,歡迎參閱星雲大師的《般若心經的生活觀》。並預告6月1號的講題是「八識講話的無我觀」,將邀請到佛光祖庭大覺寺都監妙士法師、佛光大學陳一標教授對談,由佛光山叢林學院男眾學部教務長慧中法師擔任主持。

「般若心經的空有觀」影片連結:
https://youtu.be/grmmzRF63Bk

(轉載自人間通訊社新聞稿)

延伸閱讀:
《心經》中的「不生不滅」是甚麼意思?法輪禪師藉此開示佛教的生死觀⋯⋯

玄奘法師圓寂紀念日:這是他西行取經途中,藉著持誦《心經》化解危難的故事⋯⋯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