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雲岡石窟第十七窟──「彌勒三尊洞」關閉七十天,以建立數位化檔案。洞窟由曇曜法師主持營建,內存三千多尊佛教造像⋯⋯

圖左為雲岡石窟第十七窟主佛像。圖右為洞窟四壁的千佛雕(圖:雲岡研究院)

雲岡研究院4月6日對外公佈稱,世界文化遺產雲岡石窟第十七窟即日起臨時封閉七十天,並將對該窟開展數位化信息採集(包括3D掃描等)。

第十七窟又名「彌勒三尊洞」,主像是交腳彌勒,高15.6米,頭戴寶冠,胸佩蛇飾及短瓔珞,下穿長裙,具有濃郁的異域情調。

該像的面部、胸腰部風化嚴重,雙臂也已風化坍塌殘損,但整體觀察仍表現了薄衣貼體的外來藝術因素,胸前的蛇形紋飾是早期交腳菩薩服飾的特點之一。

第十六至二十窟是雲岡最早開鑿的一組洞窟,由北魏高僧曇曜法師於和平初年(460年)主持營建,被稱為「曇曜五窟」。世界遺產委員會曾評價道,這五個洞窟是「中國佛教藝術首個巔峰時期的經典之作。」

這五個洞窟的主像姿態並不相同,立佛像、坐佛像、交腳像並存。 第十七窟以交腳菩薩造像為主尊,洞窟雕刻內容豐富,被視為雲岡早期洞窟的代表之作。

在關閉的七十天裏,工作人員會利用3D掃描等技術,對石窟信息進行全面採集,以儲存完整的洞窟檔案,為石窟今後的保護、研究以及文化產業發展奠定基礎。

「這也是雲岡石窟考古工作的重要部分。截至目前,石窟已完成三分之一的數位化採集工作。」雲岡研究院數位化研究室主任寧波說。

據統計,第十七窟現存各類佛教人物造像3,242餘尊(身)。雲岡石窟現存主要洞窟四十五個,大小造像59,000餘尊(身),是中國規模最大的石窟群之一。 2001年,雲岡石窟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轉載自中國新聞網:
http://www.chinanews.com.cn/cul/2022/04-06/9720943.shtml

延伸閱讀:

從中亞巴基斯到中國小南海石窟,這些為禪觀而造的石窟,演繹出歷史長河中視覺化心靈造佛工程的展現⋯⋯

最早期的佛教藝術:從無佛像時代的佛塔和象徵表達形式體會時人對佛陀的懷念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