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喜是一種生命的智慧──「隨喜功德」的修行

(圖:赤峰萬佛寺)

「隨」是隨順、不違背;「喜」是歡喜、欣悅無瞋,指見到他人的善心善行,以及因此獲得利益,而發自內心感到歡喜,就像自己一同獲益了一樣。

隨喜常會與另兩個字連用,就是「隨喜功德」和「隨喜讚嘆」。

隨喜功德,是普賢菩薩十大願王中的一項,提醒並強調隨順歡喜的對象,是一切眾生及賢聖的功德,而非過失。

隨喜讚嘆,則不僅心裏高興,還透過語言、行動等表現出來,讚賞嘆服,且自己也願意以此為榜樣,效仿學習,有點像現代人說的「你真棒」、「為你點讚」。

隨喜,有甚麼好處?隨喜,看似平平無奇,其實是個非常重要的修行方法,利益無窮,否則怎麼會成為普賢菩薩推崇的法門之一呢?

因為它所對治的是凡夫心中根深蒂固的心理──傲慢、嫉妒和偏狹。

雕塑家羅丹曾說:「世界上從不缺乏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這是因為,我們所認識的世界並沒有離開我們的認識;一個人有甚麼樣的認識,就會認識到一個甚麼樣的世界。

當內心存有傲慢、嫉妒、執著,相對於發現別人的優點,會更擅長找別人的缺點;相對於讚賞,更擅長於批評;相對於祝福,更擅長貶損⋯⋯如此,不知不覺中與人為敵,似乎別人過得好,自己就虧了,全身不自在。

這種心理狀態無疑是不健康的。修習隨喜,能幫助我們改變這些煩惱心理串習,獲得一雙發現美好的眼睛,成就開放接納的胸懷。

進一步,隨喜還能幫助我們成長善根、功德,速成福德、智慧資糧。

當我們看到別人發善心、修善行、得善果,真心為他人感到高興,雖然行為上未必做了相同的事,但內在的善根、功德同樣得到了滋養和增長。

若隨喜時發的是廣大菩提心,即祈願此善行能利益到這位功德主,乃至一切有情眾生都可以因此獲益,直至成就無上菩提,如此隨喜所獲的功德,甚至超過為求自身福報而行善的人。

修習隨喜,也有利於與他人廣結善緣,甚至起到善巧的教化作用。

(圖:赤峰萬佛寺)

隨喜有如上這麼多好處,如果不修習,錯過不只「億」點點。不過,在實踐隨喜的過程中,也要注意以下幾點「禁忌」:

要真實功德,不要不辨是非

隨喜的前提,必須是「真實功德」,千萬不能隨喜貪瞋痴疑慢、殺盜淫妄等煩惱和不善行。

正如隨喜他人功德,可以得到同等、甚至更大的功德,隨喜他人的過失和惡業,也會招感苦果。

要發自真心,不要口是心非

其次,隨喜時必須是發自真心,衷心為他人感到高興,不要口是心非,表面隨喜,背後嫉妒。

要真誠正直,不要阿諛奉承

隨喜他人時內心要真誠、正直、無所得,不要為拉攏別人而諂媚奉承、拍馬屁,希望將來從對方那裏得到好處,或為自己謀求利益。

要平等客觀,不要雙標偏袒

要盡可能平等客觀、實事求是,不要隨自己的喜好揀擇,選擇性只隨喜自己親近、喜歡的人,對自己不喜歡的人的優點視若無睹、不以為意。

隨喜」有甚麼特色?

只要在心中發​​起歡喜心,這就算隨喜。所以經文一再說不勞身口業作出功德,但是要以心方便,在心中生起歡喜心。

所以有的人嘴上說:「隨喜你啊!」可能只是嘴上功夫,心裏根本不隨喜,嘴上講句應酬話,這種隨喜沒有用。隨喜讚嘆,心隨喜最重要。

對善,我們內心深處歡喜,是隨喜。但是看見別人幹壞事,如果我們也覺得好,那就是說,別人的惡業,我們也會擁有。

曾經有人問:「法師,有的人幹了很多壞事,受到了法律的懲罰,終於判死刑了。像這樣的事情,我們能不能很開心呢?」

罪大惡極的人終於受到了懲處,我們該用甚麼樣的態度對待壞人被殺的這件事呢?我說,不能夠感到開心,不能夠覺得他被殺得好。

他被殺,是他承擔他的業果。但是身為一個菩薩道行者來說,憐憫眾生,總是要發慈悲心。我們要同情他因為愚昧,導致生命喪失。

遇到這樣的人,既不明事理,又連累了旁人,我們內心深處是要同情他的。

如果他沒有真心懺悔,將來還是糾纏不休。所以對這樣的人我們為他們念佛迴向,希望化解冤業,希望他們生善趣,希望他們將來能夠長養慈悲心。

我們怎麼能夠隨喜說殺的好呢?這就是見到惡的、壞的,不能隨喜。鼓勵行善,讓大家都離惡行善,這才是佛教要求的。

所以大家不要吝嗇讚歎,無論在家或在外,都要盡可能讚嘆他人的善行。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他人的善心、善行、善果,可以透過「隨喜」的修習,有效對治我們自身的嫉妒、驕慢,成就無盡的善根、福德、智慧。

轉載自赤峰萬佛寺:
https://mp.weixin.qq…0y_sYQ

延伸閱讀:
讚美為何要說出來?濟群法師談「隨喜讚歎」的修行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