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x

重慶境內長江水位下降,明代摩崖石龕露出江面!研究員:估計是地藏菩薩像⋯⋯

今年夏天,中國多個地區遭遇熱浪席捲。受高溫天氣影響,長江重慶巴南段水位明顯下降,常年淹沒在水中的摩崖造像從河面露出。研究員認為,造像雕刻精美,文物價值頗高。

「快看,有造像露出水面了!」8月11日上午,距今約600年的摩崖造像露出江面,引起大眾關注。重慶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巴南區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的工作人員登上快艇,前往考察。

研究員牛英彬表示,三龕摩崖造像位於長江江心礁石上,甚為罕見。長江航道上有不少島礁,船隻往來的風險較大,估計造像是為了祈願船隻平安、指引航向、標記地點而建。

他發現,中央一龕體積最大,屬於圓拱形,高1.4米、寬1.05米、進深0.4米;龕內有一座僧人造像,像高95厘米、座高15厘米。僧人彎眉、大耳、細目微睜,結跏趺坐於仰蓮座上,著雙領下垂式袈裟,裙腰繫於腹上部。另有兩個圓拱形小龕分居左右兩側。左側龕人物為頭戴冠、著俗裝的老者形象,右側龕人物則戴著烏紗帽。

牛英彬說,僧像雕鑿精緻、面相飽滿、兩肩寬厚、裙腰高繫,估計是明代的地藏菩薩像。左、右側龕的人物到底是誰,尚待確認。

他補充,長江兩岸的不少摩崖造像,包括江津石門大佛寺水月觀音、南岸大佛寺摩崖造像等,都寄託著民眾避免水難的願望。當中水月觀音像高達13.5米,也有指引路向的作用。

露出水面的三龕造像,為研究明清時期的摩崖造像提供了重要的參考資料。


延伸閱讀:
最早期的佛教藝術:從無佛像時代的佛塔和象徵表達形式體會時人對佛陀的懷念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