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除有關「人生是苦」和「一切皆空」的誤解:「空」不是甚麼都沒有⋯⋯

(圖:Pixabay)

佛法的道理很深,有的人不明白深義,只懂得表面文章。隨便聽了幾個名詞 ,就這麼講那麼講,結果不合佛教本來的意思。最普遍的,如「人生是苦」「出 世間」「一切皆空」等名詞,這些當然是佛說的,而且是佛教重要的理論,但一 般人很少能正確了解它。現在分別來解說:

人生是苦

佛指示我們,這個人生是苦的。不明白其中真義的人就生起錯誤的觀念,覺得我們這個人生毫無意思,因而引起消極悲觀,對於人生應該怎樣努力向上就缺乏力量,這是一種被誤解得最普遍的,社會一般每拿這消極悲觀的名詞來批評佛教,而信仰佛教的也每陷於消極悲觀的錯誤,其實「人生是苦」這句話絕不是那樣的意思。

凡是一種境界,我們接觸的時候,生起一種不合自己意趣的感受,引起苦痛憂慮,如以這個意思來說苦,說人都是苦的,是不夠的,為甚麼呢?

因為人生也有很多快樂事情,聽到不悅耳的聲音固然討厭,可是聽了美妙的音調不就是歡喜嗎!身體有病,家境困苦,親人別離,當然是痛苦;然而身體健康,經濟富裕,合家團圓,不是很快樂嗎!無論甚麼事,苦樂都是相對的,假如遇到不如意的事就說人生是苦,豈非偏見了?那麼,佛說人生是苦,這苦是甚麼意義呢?

經上說:「無常故苦。」一切都無常,都會變化,佛就以無常變化的意思說人生都是苦的。譬如身體健康並不永久,會慢慢衰老病死;有錢的也不能永遠保有,有時候也會變窮;權位勢力也不會持久,最後還是會失掉。以變化無常的情形看來,雖有喜樂,但不永久,沒有徹底,當變化時,苦痛就來了。所以佛說人生是苦,苦是有缺陷、不永久、沒有徹底的意思。學佛的人如不了解真義,以為人生既不圓滿徹底,就引起消極悲觀的態度,這是不對的。

真正懂得佛教的,看法就完全不同,要知道佛說人生是苦這句話,是要我們知道現在這人生是不徹底、不永久的,知道以後可以造就一個永久圓滿的人生。等於病人,必須先知道有病,才肯請醫生診治,病才會除去,身體就恢復健康一樣。為甚麼人生不徹底不永久而有苦痛呢?一定有苦痛的原因存在,知道了苦的原因,就會盡力把苦因消除,然後才可得到徹底圓滿的安樂。

所以佛不單單說人生是苦,還說苦有苦因,把苦因除了就可得到究竟安樂。學佛的應照佛所指示的方法去修學,把這不徹底不圓滿的人生改變過來,成為一個究竟圓滿的人生。這個境界,佛法叫做常樂我淨。常是永久,樂是安樂,我是自由自在,淨是純潔清淨。

四個字合起來,就是永久的安樂、永久的自由、永久的純潔。佛教最大的目標,不單說破人生是苦,而是主要的在於將這苦的人生改變過來(佛法名為「轉依」),造成為永久安樂自由自在純潔清淨的人生。指示我們苦的原因在那裏,怎樣向這目標努力去修持。常樂我淨的境地,即是絕對的最有希望的理想境界,是我們人人都可達到的,這樣怎能說佛教是消極悲觀呢?

雖然,學佛的不一定能夠人人都得到這頂點的境界,但知道了這個道理真是好處無邊。如一般人在困苦的時候,還知努力為善,等到富有起來,一切都忘記,只顧自己享福,糊糊塗塗走向錯路。學佛的不只在困苦時知道努力向上,就是享樂時也隨時留心,因為快樂不是永久可靠,不好好向善努力很快會墮落失敗。人生是苦,可以警覺我們不至於專門研究享受而走向錯誤的路,這也是佛說人生是苦的一項重要意義。

出世

佛說有世間出世間,可是很多人誤會了,以為世間就是我們住的那個世界,出世間就是到另外甚麼地方去,這是錯了。我們每個人在這個世界,就是出了家也在這個世界。得道的阿羅漢、菩薩、佛都是出世間的聖人,但都是在這個世界救度我們,可見出世間的意思,並不是跑到另外一個地方去。

那麼,佛教所說的世間與出世間是甚麼意思呢?依中國向來所說,「世」有時間性的意思,如三十年為一世,西洋也有這個意思,叫一百年為一世紀。所以世的意思就是有時間性的,從過去到現在,現在到未來,在這一時間之內的叫「世間」。佛教也如此,可變化的叫世,在時間之中,從過去到現在,現在到未來,有到沒有,好到壞,都是一直變化,變化中的一切都叫世間;還有,世是蒙蔽的意思,一般人不明過去、現在、未來,不知道從甚麼地方來,要怎樣做人,死了要到哪裏去,不知道人生的意義、宇宙的本性,糊糊塗塗在這三世中,這就叫做「世間」。怎樣才叫出世呢?

出是超過或勝過的意思,能修行佛法,有智慧,通達宇宙人生的真理,心裏清淨,沒有煩惱,體驗永恆真理,就叫「出世」。佛菩薩都是在這個世界,但他們都是以無比智慧通達真理、心裡清淨,不像普通人一樣。所以出世間這個名辭,是要我們修學的進一步能做到人上之人,從凡夫做到聖人,並不是叫我們跑到另外一個世界去。不了解出世的意義的人,誤會佛教是逃避現實,因而引起不正當的批評。

一切皆空

佛說一切皆空,有些人誤會了,以為這樣也空、那樣也空,甚麼都空,甚麼都沒有,橫豎是沒有,無意義,這才壞事不幹、好事也不做,糊糊塗塗地看破一點,生活下去就好了。其實佛教之中空的意義是有著最高的哲理,諸佛菩薩就是悟到空的真理者。空並不是甚麼都沒有,反而是樣樣都有,世界是世界,人生是人生,苦是苦,樂是樂,一切都是現成的,佛教之中明顯的說到有邪有正、有善有惡,要棄邪歸正、離惡向善,修行成佛。

如果說甚麼都沒有,那我們何必要學佛呢?既然善惡、凡夫聖人樣樣都有,佛為甚麼說一切皆空?空是甚麼意義呢?因緣和合而成,沒有實在的不變體,叫空。邪正善惡人生,這一切都不是一成不變實在的東西,皆是依因緣的關係才有,因為是從因緣而產生,所以依因緣的轉化而轉化,沒有實體,所以叫空。

舉一個事實來說吧,譬如一個人對著一面鏡子,就會有一個影子在鏡裏,怎會有那個影子呢?有鏡,有人,還要藉太陽或燈光,才能看出影子,缺少一樣便不成,所以影子是種種條件產生的,這不是一件實在的物體。雖然不是實體,但所看到的影子是清清楚楚並非沒有。一切皆空,就是依這個因緣所生的意義而說,所以佛說一切皆空。學佛的要從離惡行善、轉迷啟悟的學程中去證得空性,即空即有,二諦圓融:一般人以為佛教說空,等於甚麼都沒有,是消極是悲觀,這都是由於不了解佛教所引起的誤會,非徹底糾正過來不可。(摘自《佛法是救世之光》)

轉載自現代佛教網:
http://www.amituofocn.com/index/news/detail/id/9220.shtml

延伸閱讀:
空性要是超越語言,我們又怎能用語言談論它?聽邵頌雄教授「《中論》第廿四品」講座後有感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