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莊嚴沉靜的《思維觀音》、和藹可親的《引福彌勒》、氣吞山河的《大夢敦煌力士》⋯⋯在張紅萍的工作室裏,一件件木雕作品別具匠心。
她尤其擅長木雕中的「開臉」──刻畫和塑造人物的臉部五官。臉部表情是最難掌握的, 因為木質比玉、石等脆弱,稍微不注意就會崩裂,所以臉部的神態和比例,也是決定作品好壞的重要因素。

《中國新聞網》報道,出生於福建泉州的張紅萍,十六歲便進入木雕業。從學徒到專業技術人員,她在木雕廠一做就是十年,並融會貫通國畫、石雕、敦煌彩繪等藝術。
「盛世敦煌系列」木雕:每一件都是我心愛的孩子
張紅萍將目光望向更廣闊的藝術空間──她欣賞普陀山佛像的精美創作,遠赴印度追隨佛陀腳印取經,更於2011年到敦煌莫高窟潛心學習,每日沉醉於研究莫高窟的彩塑。
「我看到的不是用黏土堆塑的泥胎,而是一個個有思想有意志、有血有肉的智慧老者。」張紅萍說。
製作敦煌彩塑,要求創作者同時掌握「塑造」和「彩繪」兩門手藝。 張紅萍揉合中國南派木雕與敦煌彩塑工藝,創作出《敦煌吉祥天》、《敦煌花神》、《九色鹿的故事》等作品。


「盛世敦煌系列」木雕,更是張紅萍精研莫高窟不同年代、不同洞窟的彩繪技術,汲取靈感所創。她說:「每一件作品都是我心愛的孩子。」
不少看過張紅萍作品的人,都會對她創作的觀音像印象深刻。在她的作品中,觀音像佔了很大的比重,其雕刻技術將菩薩靜謐、優雅、平和的神態雕琢得傳神動人。切、削、雕、刻,每一刀都透著力度與巧思。

精緻細膩的木雕作品,讓張紅萍獲得中國工藝美術「百花獎」金獎等諸多大獎。
她謙稱:「我們的雕刻藝術,是站在千年文化、無數老師的肩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