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七月是諸事不宜的鬼月?在佛教中,農曆七月其實有多重的意義⋯⋯

在民間,農曆七月稱為「鬼月」;但在佛教中,七月是孝親、報恩、修善的吉祥月(亦有「孝道月」之稱),有多重的意義。

報恩月、孝道月

《佛說盂蘭盆經》記載,佛陀十大弟子之一的目犍連尊者,其母在世時造了殺生惡業,死後墮進餓鬼道。他得知母親在地獄裏受盡折磨,於是「以缽盛飯,往餉其母。」然而,母親卻無法進食。為了拯救母親,尊者便遵照佛陀指示,在這一天供養十方眾僧,以此廣大功德,超度母親的罪業。最後,他的母親終可脫離痛苦,往生天界。

因為這個典故,農曆七月十五訂為「盂蘭盆節」,而農曆七月又有「孝親月」之稱。

佛歡喜日

農曆七月十五同時是「佛歡喜日」(亦名為「僧自恣日」)佛陀在世時,僧團每年初夏都會舉行「結夏安居」(即在農曆四月十五至七月十五日期間,不隨意外出,以免踩傷草木蟲蟻)。在這段期間,僧眾會聚在一起修習,互相分享修行的心得。七月十五就是結夏安居結束之日,在這一天,僧眾會向佛陀分享自己的修行體悟。因此,農曆七月是佛的歡喜月,也是吉祥月。

每逢七月,一般寺院都會舉辦禮拜梁皇寶懺法會和盂蘭盆報恩法會等,而信徒也會迴向功德、廣結善緣、報答父母養育之恩。


《盂蘭盆經》有云:「是佛弟子修孝順者,應念念中常憶父母,供養乃至七世父母。年年七月十五日,常以孝順慈憶所生父母,乃至七世父母,為作盂蘭盆施佛及僧,以報父母長養、慈愛之恩。若一切佛弟子應當奉持是法。」



延伸閱讀:
張蓮覺居士與佛教孝道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