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賓基因改造「黃金米」(Golden Rice)明年有望推出,原本為救助貧困人們的作物,為何引發爭議?

(圖:網上圖片)
(圖:網上圖片)

菲律賓將要步入春季的旱稻季節,但今年稍後,該國可能量產基因改造的「黃金米」(golden rice)。這款稻米的穀粒呈金黃色,含豐富維他命A,被認為可以改善開發中國家兒童維他命A不足的問題。

今年7月,菲律賓正式核准一款名為「黃金米」的稻米品種,可以進行商業化生產。成為全球首宗商業種植基因改造米的國家。除了菲律賓,基因改造米還得到澳洲、新西蘭、美國和加拿大的食物安全規管當局的許可,但仍未能開始商業生產。

黃金米計劃是由菲律賓的國際稻米研究所(International Rice Research Institute)研發。這款稻米已經在2013年開始試種,菲律賓政府亦於今年分發「黃金米」種子予部分地區的農民種植。

(圖:網上圖片)

菲律賓農業部表示,「黃金米」對於國家的營養問題是一項重要的里程碑。計劃將在2022年的耕作期,於部分省分開始種植,約第三季便可面世。

稻米是亞洲數十億人口的主食。一般稻米的稻葉雖然含有Beta胡蘿蔔素,但穀粒中卻沒有。Beta胡蘿蔔素能在人體中轉換成維他命A,對維持人體的免疫系統與視力均很重要。

據估計,全球約有一億九百萬兒童缺乏維他命A。國際稻米研究所在2018年的一項研究指出,國內五歲以下的兒童中,17%有維他命A不足的情況。黃金米可以提供一位兒童30至50 % 維他命A的平均需要量(estimated average requirement,簡稱EAR)。

然而,菲律賓自2011年,試驗種植基因改造稻米,引發廣泛的批評聲浪。

2013年8月,比柯爾行政區(Bicol)數百位農民在位於南甘馬仁省(Camarines Sur)的試驗田區拔除了黃金米植株,並當場焚毀,以示抗議並且阻止其商業化種植。

來自呂宋島(Luzon)南部地區的農民、也是反基因改造生物聯盟「比科爾反黃金米倡議」(SIKWAL-GMO)的成員古瓦薇茲(Melanie Guavez)認為,「政府沒有告知我們任何人,黃金米可能為我們的土地與生計帶來負面影響。」農民認為,黃金米的種植過度依賴殺蟲劑與除草劑,而一般農民無法負擔這些農藥費用;整個計劃將讓農民陷入負債。農民結果不得不將他們的土地,出售給一直伺機收購的大企業。

有環保組織更指,維他命A的含量是誇大了。菲律賓「全國務農婦女聯盟」(Amihan)的成員艾斯塔維洛(Cathy Estavillo)說:「為甚麼不補貼其他在地蔬果的生產與配送?理由是,基因改造作物是一棵搖錢樹,而菲律賓政府正在為那些想牟利的人推動這項協議。」

呂宋中部新怡詩夏省(Nueva Ecija)的米農多明戈(Trinidad Domingo)指出,真正的解決之道在於鼓勵大家種植本土可生產的多種食物,包括維他命A含量很高的胡蘿蔔、紅鳳菜(Okinawan spinach)、番薯、芒果、菠菜等。

黃金米由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的植物學家英戈·波特里庫斯(Ingo Potrykus)與德國佛萊堡大學的彼得·拜爾(Peter Beyer)經過多年時間研製成功。然而,此品種2000年才在期刊《科學》(Science)發表。波特里庫斯在二次大戰時曾有逃難的經歷,希望能救濟營養不良的貧困地區人民。

延伸閱讀:
台灣農夫向水稻播放《大悲咒》,感念亡母。這是他以音聲供養大自然的故事⋯⋯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