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x

經、咒、懺、讚、頌、偈分別是甚麼?

(圖:Pixabay)

原本將書稱作是經的,並不僅限於佛教,例如古代的五經、六經、道德經、山海經、茶經等等,皆稱為經。後來,迦葉摩騰和竺法蘭首譯《四十二章經》,為內典稱為經的開始。除此之外,如《大方廣佛華嚴經》、《妙法蓮華經》、《佛說阿彌陀經》等皆為信眾所熟知的經。

經,梵語sūtra。音譯作修多羅,一般譯為契經、正經、貫經,是上契諸佛之理,下契眾生之機之意,因此稱契經。現在省略了契字,單稱為經。佛經為佛所說的教法,如果能依文字悟到實理,則有無量功德。

咒,梵語音譯為陀羅尼,義為「總持」──「總」則不起惡、不失善,「持」則能持善、能遮惡。例子有楞嚴咒、大悲咒、往生咒等。

咒有無字、一字、多字的區別,為佛菩薩從禪定中,所發的秘密言句,按照翻譯的慣例不做義譯,在修持中只要依音諷誦,自然能具大力用,如果按照其字句,強加義解,反而失真。

懺,梵語懺摩,簡稱為懺,是悔過之義,如梁皇寶懺、水懺皆是。

一切眾生,不論在往世或是今世,其身口意三業的所為所思,其中未能合乎善法的,可以說比比皆是。若不能在諸佛菩薩前,至心懺悔,誓不再作,使令惡種子不起現行,則將來因緣聚會之時,便會出現三惡道的境界了。拜懺是佛門的重要功課之一,應當常行之,及時懺悔,斷惡修善。

贊(讚),一般凡夫世人,多是誇獎自己、毀謗他人的情形比較多,這種習慣往往會增長我慢,招引過惡。所以,修行人在修道時,則要反過來,常常觀察發露自己的罪愆,這就是前面所說的懺悔。同時稱譽他人的功德。

十方法界中,諸佛菩薩的功德最大,所以贊文都是以佛菩薩為對象,不僅語句真摯,讀誦時夠能夠使生起敬意、見賢思齊。具體讚詞,則如大彌陀讚、爐香讚、伽藍讚等。

(圖:Pixabay)

偈,梵語叫「伽陀」,華言譯為「頌」。 梵華合稱,所以叫「偈頌」。是指把文中的要義,結作四句,以便容易記憶誦讀。偈子每句字數不定,或四字、五字、六字、七字等皆有。

佛經中說:「此方真教體,清淨在音聞。」所以藉境攝心,以音為上。或念經、或持咒、或拜懺、持念偈頌,皆以音聲而作佛事。文字雖宣自口,而功效實達於心。

轉載自靈隱寺:
https://mp.weixin.qq.com/s/q…iLnH7Q

延伸閱讀:
念〈大悲咒〉具有這十種心,與觀音菩薩相應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