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八月初三(今年合陽曆8月29日)是六祖惠能的圓寂紀念日,我們整理了這篇短文,以紀念這位禪宗大師。
惠能生於唐太宗貞觀十二年(638年),俗姓盧,嶺南新州(今廣東新興)人。他三歲喪父,母親遺孤,識字不多,只因明心見性,二十四歲便受禪宗五祖傳衣。
惠能十來歲就出門賣柴,維持家計。有一天,他在街上聽聞有人誦念《金剛經》,頓有所悟,生起向佛之心,但苦於家貧,不知如何安頓母親。幸而有人知道他的困境,資助銀兩,讓惠能安心前往黃梅,拜謁禪宗五祖弘忍大師。
五祖見了惠能後,問道:「你來自哪裏?所求何事?」惠能回答:「弟子是嶺南新州人,遠來禮拜大師,只為了學佛。」五祖聽後,故意問:「南方獦獠身,怎可作佛?」惠能回答:「人有南北之分,佛性卻無南北之分。獦獠之身,與僧人雖然不同,佛性有何差別呢?」
五祖知道惠能是法器,於是派他在磨坊裏舂米、推磨,隨眾作務。有一天,五祖集合徒眾,讓各弟子作偈,以檢視其修行如何。
惠能呈上一偈:「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五祖知道這首偈語已見性,於是向惠能傳授《金剛經》之道。惠能聽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這一句,便大徹大悟。五祖心感欣慰,遂傳授衣缽,定為傳人。
惠能大師在廣州法性寺、曹溪寶林寺等地弘揚禪法逾四十年。713年,他於新州國恩寺圓寂,世壽七十六。
《六祖壇經》記載了大師一生傳法的事蹟,以及啟導門徒的言教,是研究禪法的重要依據。他在經中開示「無相頌」,屏棄了種種著相的修行與持戒。
頌云:「心平何勞持戒?行直何用修禪?恩則孝養父母,義則上下相憐。讓則尊卑和睦,忍則眾惡無喧。」意指心地平等何須煩勞持戒?行為正直哪裏還用修禪?知道報恩就能孝養父母,明白義理就能上下相憐。懂得謙讓就能尊卑和睦,能夠忍辱就能制止眾惡。
「菩提只向心覓,何勞向外求玄?聽說依此修行,西方只在目前。」惠能大師說,菩提只需向內心尋覓,無須徒勞向外求取。在日常生活中,只要當下念念無著,念念自淨其心,西方極樂淨土就在目前。
延伸閱讀:
從《六祖壇經》看解脫:學者行者共論法義和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