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宗三祖僧璨大師圓寂日:他解脫自在、任運自如的示現,令大眾讚歎信受,在其立化之地啟建「立化亭」⋯⋯

農曆十月十五(今年合陽曆11月8日)是三祖僧璨大師圓寂日,我們整理了這篇短文,以紀念這位禪宗宗師。

僧璨大師(六世紀初~606年),籍貫不詳。他以在家居士的身份參訪禪宗二祖慧可大師,後來披剃於大師座下,並於光福寺受具足戒。他出家前所患的惡疾,也慢慢痊癒了。

二祖傳法給僧璨大師時,正逢北周武帝廢佛。其時,武帝下詔廢除佛、道二教,史稱「周武法難」。法難期間,僧璨大師潛行默化於山水之間,潛心靜修,等待因緣。隋開皇十二年(592年),十四歲的沙彌道信因仰慕大師道風,前往參禮請益,及後於僧璨大師座下奉侍九年。道信禪師受具足戒後,僧璨大師確認他已得佛法要旨,遂為其傳法付衣。

隋煬帝大業二年(公元606年),僧璨大師為弟子說法畢,便立於屋前大樹下,雙手合掌而逝。他對生死的解脫自在、任運自如的示現,令大眾莫不讚歎信受,並在他立化之地啟建「立化亭」,以紀念其高風亮節。大師被後世尊為禪宗三祖,唐玄宗賜諡為「鑑智禪師」。

大師所著的《信心銘》是禪宗要典之一,指引行者如何轉化分別心,由有入空、轉垢為淨。全文以四言詩體構成,共146句,584字,內容強調超越一切對立、差別、是非、得失,而住於平等的自在境界。當中點出了參禪的要旨:「至道無難,唯嫌揀擇,但莫憎愛,洞然明白。」我們只要放下揀擇、憎愛之心,以平等心看待一切,自然就能契入佛法,洞徹萬事萬物的本來面目。

《信心銘》融匯了楞伽、般若、三論、華嚴諸宗的精要,自唐代起一直受到重視,並廣為流布,對中國禪宗影響甚鉅。


延伸閱讀:
「至道無難,唯嫌揀擇。但莫憎愛,洞然明白。」──何濼生教授談僧璨大師《信心銘》的心安妙法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