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佛教信仰越虔誠的人,捐血的可能性越高,而佛法也可以鼓勵更多人捐血⋯⋯

去年一項發表在《應用社會心理學期刊》(Journal of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的研究表明,佛教信仰越虔誠的人,捐血的可能性越高,而訴諸佛法的元素也可能鼓勵更多人捐血。

血液短缺的問題

2019年刊登於《刺針血液學》的研究發現,全球195個國家中,有逾六成血液供應不足,無法滿足醫療輸血的需求。近年,香港紅十字會血庫亦時常出現短缺的情況。而自從疫情爆發後,大眾捐血的意願降低,不少國家的缺血危機加劇。

各地的機構正在尋找增加大眾捐血意願的方法。根據《PsyPost》的報道,有學者認為心理學和社會學領域的研究,或可為此提供一些參考。

信仰與捐血的關係

華僑大學(Huaqiao University)的研究員透過交友軟件,招募了508名受訪者做問卷調查,探討驅使人們捐血的動機,以及佛教信仰與捐血意願之間的關係。他們發現,受訪者佛教信仰越虔誠,捐血意願越強(排除年齡、性別、教育、社會期望、捐血經歷等因素)。

研究員認為,修學佛法可以促進一個人的「道德關注度」(moral attentiveness)。這項指標代表了一個人在日常生活中,對道德的認知、反思和關注程度有多高。關注度越高的人,道德意識越高,而行善的機會也就越高。

他們又指,並非所有佛教徒都會有很高的道德關注度。他們會否行善,也取決於個人的「自我監控」(self-monitoring)的程度──根據周遭的環境,而觀察和調整自己的行為,從而適應社會環境。

「自我監控」能力越強的人,越會因為自身的佛教信仰,而增加布施的意願。這種能力,讓他們得以「調整自己的行為,以滿足環境的需求」。

研究員表示,佛教是亞洲最普遍的宗教,鼓勵行善布施,使自己身心清淨、道德臻於圓滿。而從因果的角度來說,善行會獲得善報,惡行會招感惡果。這亦有助鼓勵捐血。

他們認為,要提高大眾的捐血意願,不妨在招募活動中融入佛教教義,例如有關慈悲、無私和因果的信息。

研究員計劃進一步研究社會文化(例如集體主義)對於捐血意願的影響。

延伸閱讀:

血液藏罕見抗體,澳洲男子捐血六十年,救助逾200萬新生兒:這是我生命中的禮物

器官捐贈在佛教修持上是一項大功德;發菩提心,行菩薩行,展示佛教積極入世的精神

丹津次巴談死亡與器官捐贈:為甚麼反思死亡能讓我們更明智地把握生命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