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曆正月十五(今年2月12日)是元宵節,也是農曆新年過後的首個月圓之日。元宵節的主要慶祝方式,是家家戶戶大放花燈。此燃燈習俗的來源,與佛教有關:
據載,漢明帝永平十年(67年),蔡愔從印度求得佛法,漢明帝為了提倡佛教,敕令在元宵節點燈,以表示對佛教的尊崇,這就開了元宵放燈的先例。
起初只有京城達官貴人於正月十五晚上,在自家門口掛幾盞燈,後來民間富戶也相率仿效,燈市逐漸應運而生。久而久之,民間在元宵節點燈、觀燈也就成了普遍習俗,成為最熱鬧也最富特色的年節慶典之一。民眾亦多習慣在這一天到寺廟點燈,為家人祈光明,求平安。
在佛教中,「燈」是光明與智慧的表徵,亦為十種供養之一。在佛前點燈,是用以表徵佛的智慧波羅蜜,點燃我們心中的「自性燈」,破諸黑暗、障礙。
供燈的功德說之不盡,如《佛為首迦長者說業報差別經》中所說,若有眾生,奉施燈明,得十種功德:一者照世如燈;二者歲所生處,肉眼不壞;三者得於天眼;四者於善惡法,得善智慧;五者除滅大闇;六者得智慧明;七者流轉世間,常不在於黑闇之處;八者見大福報;九者命終生天;十者速證涅槃。
供燈時,有哪些事情要注意呢?佛經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行化時,城中有一個貧窮女子難陀,也常常去聽佛說法。眼看不少民眾以衣食物品供養佛陀,而自己卻做不到,她很傷心,心想:我連一頓飯都要向人乞討,哪來的東西供養佛陀呢?
有一天,難陀終於乞得一件舊衣,換得一文錢,以一文錢換得一盞燈油,藉此供佛。她合掌頂禮,至誠懇切地發願:「願這盞燈的光明,除卻我多生以來心中的闇昧,消除過去的罪障,獲得大智大慧。佛陀!請您加被我!」
第二天,所有供燈都熄滅了,唯獨她的燈依然明亮。佛陀說:「發菩提心所布施的燈,即使傾四大海的海水來澆潑,暴風來吹襲,也不能熄滅。」並授記貧女未來成佛。
由此可見,供燈時的發心非常重要,要盡可能發願以此燈明,遣除一切眾生的無明黑暗。甚至僅僅一念清淨,所獲利益也都不可思議。
一人施燈供佛,一人受惠;一家施燈供佛,一家受惠。但願燈燈傳燃,只要有燈明的地方,諸佛菩薩的慈光自然遍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