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為紀念印度佛教復興運動的發起人,印度設立「安貝卡博士雕像」,弘揚眾生平等思想

印度佛教復興運動的發起人、「憲法之父」安貝卡博士(Dr. B. R. Ambedkar,1891-1956年)的六十二米高青銅雕像,即將在海得拉巴(Hyderabad)完工,目標是在他的132周年冥壽紀念日(4月14日)前完成。

與此同時,印度鐵道部亦推出了「安貝卡列車」(Ambedkar Circuit),以紀念他一生的貢獻。首趟旅程會於4月14日展開,帶領群眾參觀跟他生平有關的地點,包括那格浦爾(他帶領群眾皈依佛教的地方)、瓦拉那西(古印度的鹿野苑,佛陀初轉法輪之地)以及安貝卡博士的出生地──中央邦姆霍沃兵站(Mhow Cantt)。

1891年,安貝卡博士背負印度種姓制度中最低階人種的命運,在姆霍沃兵站誕生。那時候,種姓制度將人民分為五種等級:婆羅門、剎帝利、吠舍(平民)、首陀羅(奴僕)和達利特人。身為達利特人,他沒有資格接受教育或擁有資產,只能從事最卑賤的工作,更不能與更高種姓者有肢體接觸。他只能穿著別人丟棄的衣物、進食高種姓群族吃剩的食物。

1908年(他十八歲進入孟買大學的那年),他獲一位朋友贈送佛陀的傳記。這是他首次接觸佛教。

親身經歷過達利特人所遭受的歧視,他決定以畢生精力,為弱勢社群爭取人權。他憑著過人之才,成為了印度獨立後的首任法律及司法部部長,發願消除種姓制度、弘揚眾生平等之道,使社會意識到種姓制度的弊端。

安貝卡博士曾在印度多次發表演說、撰寫《佛和他的佛法》(The Buddha and His Dhamma)等著作,引領無數人皈依。1956年,他發起「達利特人佛教徒運動」(Dalit Buddhist Movement),引導大眾進入佛門。在同年的皈依大典中,有多達500,000名達利特人皈依。

博士已於1956年離世,但他的思想至今仍在印度社會流傳,讓低種姓群族明白自己並非生而卑賤。

今天,隨著雕像的興建,許多人呼籲政府關注和支援弱勢社群。安德拉邦的社會福利部長梅魯古(Merugu Nagarjuna)說:「州政府正為弱勢族群實施一系列的福利計劃。」


延伸閱讀:
為佛教在印度復興而努力──我是一名追隨安貝卡博士信念的佛教徒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