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x

歷28次地震不倒,千年古剎薊州獨樂寺有何玄機?

1932年,中國建築學家梁思成剛寫完唐代建築的文章不久,便見到了一個充溢著唐風的實例——薊州獨樂寺。當時他深受震動,稱讚為「罕有之寶物也」。

獨樂寺坐落於天津市薊州區,又稱大佛寺,佔地總面積1.6萬平方米,由山門、觀音閣、韋馱亭、乾隆行宮等建築,構成了壯觀的佛教建築群。它始建於唐朝,於遼代重建,是中國僅存三大遼代寺院之一,至今已有逾千年歷史。其木造建築、塑像、壁畫、碑石、牌匾,皆是歷史的映照。

與百年前的老照片對照,山門內的兩尊金剛力士、觀音閣,以及觀音閣內的十一面觀音菩薩塑像,經過修整,依然保持原有樣貌。觀音閣四周有精美的壁畫,全長45.35米,總面積142.85平方米。

自重建以後千餘年來,獨樂寺曾經歷了28次地震,仍屹立不倒。它採用全木質結構,沒有一根鐵釘,為何能抵禦多次地震而不倒?

天津大學建築學院教授丁垚最近接受《中國新聞網》訪問,介紹獨樂寺的建築特色。

獨樂寺觀音閣(圖:網上圖片)

丁垚介紹,獨樂寺觀音閣外觀為兩層,實則內有三層,通高約23米,為中國現存最古老的木結構樓閣。閣中間矗立著一尊高約16米的泥塑十一面觀音菩薩像,直抵三層頂部的天花藻井。

觀音閣四周列柱兩排,柱上置斗拱,斗拱上架梁枋,其上再立木柱、斗拱和梁枋。整個樓閣內梁、柱、斗拱、枋等數以千計。

用柱子而非牆體承重的木構架形式,是中國古代建築的特點之一。這種結構能實現「牆倒屋不塌」的效果。

(圖:網上圖片)

丁垚說:「觀音閣和山門是木結構建築,能夠存在一千餘年,歷經多次大地震而不倒,主要是因為它們採用了『剛柔相濟』的結構──即剛性的斗拱層與柔性的立柱層,使整體結構既有足夠的剛性以防風,又有足夠的柔性能抗震,與應縣木塔一樣,是傑出的高層建築設計實例。」

因此梁思成認為,獨樂寺觀音閣及山門「以時代論,則上承唐代遺風,下啟宋式營造,實(為)研究中國建築蛻變之重要資料,罕有之寶物也」。


延伸閱讀:
日本佛寺枯山水庭園的藝術:極簡的景觀,讓歡賞者有靜心的效果,並有所領悟⋯⋯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