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x

東蓮覺苑「《六祖壇經》的生活智慧」講座,呂榮光居士與大眾分享經中故事及修行心要

東蓮覺苑雲來集於9月24日舉辦「《六祖壇經》的生活智慧」講座,由呂榮光居士與大眾分享經中的故事、智慧及修行。

《六祖壇經》是禪宗六祖惠能大師的言行錄,匯集了他一生傳法的事跡與修行心要,讓我們認識「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的生活修行。

六祖惠能的生平

呂榮光居士介紹,經中記載了六祖惠能的故事:他家境貧窮,自幼喪父,由媽媽養大,十分孝順,長大後賣柴養母。有一天賣柴時,惠能聽聞有人誦念《金剛經》,心即開悟。原來那人到黃梅隨五祖弘忍大師學佛,更資助銀兩,介紹惠能到五祖處學佛。

呂居士解說,禪宗所說的「悟」是直接體驗領略到自己的本質(佛性),是超越語言文字的智慧,因此說禪宗說「諸佛妙理,非關文字」。

呂居士認為,惠能大師獲此善緣,既有人資助銀兩,又有人介紹老師,其實是多生多世的福報積聚所致。

惠能大師隨五祖學佛

五祖見了惠能後,問道:「你來自哪裏?所求何事?」

惠能回答:「弟子是嶺南新州百姓,遠來禮拜大師,只為了學佛。」五祖聽後,故意問:「南方獦獠(一種動物)身,怎可作佛?」

惠能回答:「人有南北之分,佛性卻沒有南北之分。獦獠之身,與僧人雖然不同,佛性有何差別呢?」五祖便知道惠能是法器。呂居士認為,惠能大師的回答也體現了「忍辱」的精神。

惠能大師的般若智慧

佛教常說一切皆空、萬法皆空。呂居士說,所謂「空」,不是指「甚麼都沒有」,而是意指萬物由眾緣所生,並非獨立存在、常住不變;若缺少因緣和合,則不生萬物,這是「四大皆空」的意思。

《六祖壇經》記載,當年五祖弘忍大師有意傳法,於是讓眾位弟子各作一偈,考考他們的修為。上座神秀大師先作偈語:「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

惠能大師則另呈偈語:「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敦煌本》為「佛性常清淨」),何處惹塵埃。」弘忍大師知道惠能大師得到禪法精髓,便授衣傳法給他。

為甚麼說惠能大師的偈語已見性?呂榮光居士解說,因為當中體現了般若智慧:「(在六祖惠能看來)無論是樹也好,鏡也好,台也好,任何東西也好,都是空(眾緣所生)的,所以說『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呂居士表示,這也是《心經》所說的「照見五蘊皆空」的般若智慧。般若智明白事物的形成,因此可以破執。

呂居士說:「所以成佛之道,不是順著人的現實活動來講,而是甦醒自性。禪宗便是扣緊此義,繞過文字思考的曲折,而直指眾生的存在本質,通過般若智,由般若智起空觀,才能消除識心的阻隔,而直緣實相。」



延伸閱讀:
建立眾生皆可成佛的信心:禪宗六祖惠能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