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忙正當時:普陀山僧眾於農莊出坡勞作,長養道心,在勞作中領悟佛法⋯⋯

(圖:現代佛教網)

2022年3月24日,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普陀山佛教協會會長、中國佛學院普陀山學院院長、觀音法界管理中心主任、普濟禪寺方丈道慈大和尚,普陀山佛教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智宗法師,佛教協會會本部法師,學戒堂常住法師,普濟禪寺兩序大眾前往普陀山普濟農莊,出坡勞作,身體力行體悟祖師心懷,踐行「一日不作,一日不食」農禪並重的叢林宗風。

(圖:現代佛教網)

普濟農莊把握「農時」(適合從事耕作的時節),在切實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礎上,掀起春季生產熱潮。在會長道慈大和尚的引領下,師父們積極投入勞作。田間地頭,一派生機蓬勃的農忙景象。隨著一筐筐蔬菜的採摘裝車,大和尚說,勞作是一種修行、一門功課,農禪帶來的不僅僅是生活物資的自給自足,更於道心的長養大有裨益。珍惜勞作,知勞惜福,只有惜福的人才能習於勞動,惜福是作為佛弟子的第一件事,不能惜福則不能言及其他。在農禪中體會「泥泥水水一年農」,實踐和鞏固佛法修學,將禪法融入世間,傳承叢林家風。

以農養寺,以禪促農。農禪並重是中國傳統叢林的獨特風範,順應著時代及地方的不同隨宜施設,成就自利利他的菩薩行履。普陀山觀音道場,唐代開山,宋代改律為禪,千百年來,宗門巨擘,演揚宗風,農禪並舉,禪風浩然。妙善老和尚駐錫普陀,恢復叢林,採用農禪結合的修行方式,自力更生,種植蔬菜、水果等,在勞作中領悟佛法,弘法利生,發揚宗風。

(圖:現代佛教網)

會長道慈大和尚對自力更生的禪風格外看重,始終強調農禪並重是佛教修學的一大特色,寺院僧眾無論職位高低,都要參加集體勞作,自給自足、提升修行。普陀山普濟農莊的開闢和使用,旨在保護傳承農禪並重、修禪悟道的傳統文化,將農禪並重落到實處。如今,在農田裏勞作的僧侶,種類繁多的瓜果蔬菜,已成了一道美麗的風景。普濟農莊種植的糧食和瓜果蔬菜,主要供養給全山寺院食用,還有一部分會幫助有需要的人,傳遞社會正能量。

轉載自現代佛教網:
http://www.amituofocn.com/index/news/detail/id/9180.shtml

延伸閱讀:
台灣農夫向水稻播放《大悲咒》,感念亡母。這是他以音聲供養大自然的故事⋯⋯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