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星雲大師遺囑:「我沒有舍利子。」舍利子是甚麼,又是如何產生的?

圖為示意圖,並非星雲大師舍利子(圖:網上圖片)

佛光山開山宗長星雲大師2月5日示寂入滅,享耆壽九十七歲。十多年前,他就以《真誠的告白──我最後的囑咐》為名撰寫遺囑,說「我沒有舍利子」,為甚麼?舍利子又是如何產生的?

大師在文中表示,希望儀式一切從簡:「對於人生的最後,我沒有舍利子,各種繁文縟節一概全免,只要寫上簡單幾個字,或是有心對我懷念者,可以唱誦『人間音緣』的佛曲。如果大家心中有人間佛教,時時奉行人間佛教。」大師認為,這就是對他最好的懷念,也是他所衷心期盼的。

那麼,舍利子是甚麼呢?有些人認為,這是大德圓寂火化之後才有的;也有人認為,從生物科學角度而言,僧人大多長期茹素,舍利子其實是他們體內的草酸鈣沉澱。這究竟是如何產生的?

「舍利」是梵文śarīra的音譯,原意為「遺體」、「遺骸」,又稱「舍利子」。在佛經中舍利通常泛指諸佛菩薩或其他大德遺體火化後,所遺留的結晶物。

《金光明經》云:「舍利者是戒定慧之所熏修,甚難可得最上福田。」可見舍利絕非是一般的石頭,而是修持的標誌。

為何死後會燒出舍利?

聖嚴法師分析,在死後能燒出舍利的因素有二:第一種是亡者生前有修行,「他的信心和道心的感應,使得身體裏面產生了,燒出來有舍利子。這個力量是從感應而生,也從道力、道念而生,不一定是身體裏面因為練功夫練成功的。」

第二種是他人為亡者虔誠念佛,而產生了感應的力量,讓亡者得到法益,進而產生了舍利子。「這個人在生前,可能根本沒有學佛,沒有念佛,沒有修行,也不知道佛法,但是他死後,親屬朋友是佛教徒,有很多人非常虔誠的為他誦經念佛,助他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也是一種感應的力量。這種感應的力量,使亡者本身也得到利益了。同時,就感應之中燒出來的遺體,就可能有舍利。」

聖嚴法師認為,我們可以把肉身舍利子當「紀念品」來看,但佛教徒更重視的,是具有感化、教化功能的法身舍利(教法、戒律);正信的佛教徒,對於肉身舍利子是恭敬的,但更重要的是學習佛陀及大德的言教、身教。[1]

總括來說,凡受佛法感應,死後遺骸火化後會產生結晶物,是為「舍利子」。舍利本身是宗教的產物,但不應以貪求、執著的心看待,否則便無法與佛法相應。


延伸閱讀:
佛光山開山宗長星雲大師化世圓滿,示寂入滅。大師一生弘揚人間佛教,建設佛光淨土,心懷慈悲大願,委身利益眾生


[1] 舍利子如何產生?佛教如何看待?(聖嚴法師-大法鼓 0410)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