侘寂(Wabi Sabi)是一種日本美學,源自於禪宗(也有一說是源自中國宋代的道教)。「侘」與「寂」是分別兩個美學範疇──「侘」(Wabi)意味過著簡樸素靜的生活,接受不完美之美;「寂」(Sabi),意指了知世間無常,接受萬物因時間流逝而起之生滅變異、成住壞空。
侘寂的概念與佛教「三法印」(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息息相關。三法印是佛法的根本大綱,從佛的角度來看,諸行是無常的,一切精神、物質和心理現象(包括人類自身)不是永恆不變的,而是無常的,只是一點一點的在生滅而已。能夠實證諸行無常、諸法無我,能夠無累自在,稱為涅槃。
這與侘寂的美學是共通的:一切藝術都是「不完美、不恆常、不完全」的。例如一隻茶碗,會因為無常變異,而留下斑駁的歲月之痕,但它與人類的生命歷程恰恰相契相應。
日本茶道大師千利休曾說:「小間茶室,器皿越少越好,且不應對器皿微損而生不悅。」器皿即使有所破損,並不減其美,而自有其不完美之美。
觀照變異的茶碗,再返觀自照,了知萬物與我皆在時間流逝中生滅變異。生、老、病、死,是人體的自然法則;成、住、壞、空,是宇宙的自然法則。
日本茶道中,也有「一期一會」的觀念。「一期」表示人的一生,「一會」則意味著僅有一次相會;即世間的人、事、物的出現,皆因為世間無常,任何時候都是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獨一無二,不會重演。[1]
這看似消極惆悵,事實上,無常也蘊含著積極奮發的思想。它提醒我們珍惜身邊的人事物,珍惜眼前的擁有及把握每個因缘;它也提醒我們,生命沒有定型,改善不善的前因,未來就有希望結成善緣。
東京大學美學研究所的小田部胤久(Tanehisa Otabe)教授認為,「侘寂」的美學開闊了我們對日常生活的視野,給了我們一種以不尋常的美學來看待常見事物的方法。
延伸閱讀:
日本佛寺枯山水庭園的藝術:極簡的景觀,讓觀賞者有靜心的效果,並有所領悟⋯⋯
[1] 《人間福報》〈【文字之美】「侘寂」所衍生出的日本茶道美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