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x

日本佛寺枯山水庭園的藝術:極簡的景觀,讓觀賞者有靜心的效果,並有所領悟⋯⋯

枯山水是由細砂碎石鋪地,加上岩石構成的縮微式園林景觀。(圖:123RF)
枯山水是由細砂碎石鋪地,加上岩石構成的縮微式園林景觀。(圖:123RF)

日式庭園的枯山水,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川端康成在諾貝爾文學獎獲獎演講中也提到日本的枯山水,讚歎它複雜、多趣、細緻。枯山水一般是指由細砂碎石鋪地,再加上一些疊放有致的岩石所構成的縮微式園林景觀,偶爾也包含苔蘚、草坪或其他自然元素,但幾乎不使用開花植物。

因為枯山水庭園通常存在於禪宗寺院,所以被認為是日本僧侶修行的輔助工具。雖沒有真實的山和水,卻用砂石來表現「水」,用石塊來表現「山」,用靜止的事物表現靈動的山水,這些靜止不變的元素有讓人靜心的效果。透過岩石的排列組合,白砂的鋪陳,抽象化為海、島、林,從無到有,再從有到無,這就是日本枯山水的境界。

透過岩石的排列組合,白砂的鋪陳,呈現枯山水的境界。(圖:123RF)
透過岩石的排列組合,白砂的鋪陳,呈現枯山水的境界。(圖:123RF)

起源於中國禪?

關於枯山水的起源眾說紛紜,有人認為是來自於從中國傳入日本的禪宗佛教。贊同這種說法的人認為,日本古代曾大量派遣僧人前往中國學習佛法和文化,禪宗也因此傳入日本,而中國的園林藝術就此傳到了日本。這些日本僧人回國宣講佛法的同時,也兼有建造寺院的任務。而庭園的設計也就和禪宗思想逐漸契合,愈來愈簡單抽象,最終獨立出來,形成今天所見的枯山水。

但實際上,一部分日本學者對於枯山水的英文翻譯「zen garden(禪花園)」始終抱有異議,這引發關於日本枯山水起源的另一個說法,就是源自日本本土的神道教。早期一些神道教神社,就在鋪滿白砂的地上支起柱子以迎接神明的降臨。神道教認為萬物皆神,尤其是古木、巨石,所以支持神道教起源說者認為,枯山水的起源與神道教有關。

現在可考的最早描述枯山水的文獻,是平安時代的《作庭記》。室町時代的《尺素往來》中,也明確地使用了「枯山水」這個詞。不過在《作庭記》中,枯山水出現在庭園的構成要素,到了《尺素往來》,枯山水就獨立出來,變成了庭園。

在白砂上擺放岩石,能讓欣賞者在極簡的景觀中有所領悟。(圖:123RF)
在白砂上擺放岩石,能讓欣賞者在極簡的景觀中有所領悟。(圖:123RF)

呈現凋零生死觀

該如何欣賞枯山水?即使不是僧侶,作為普通遊客,也可以在寺院的榻榻米上體會「幽玄」的妙趣。日本著名的美學學者大西克禮強調幽玄的核心是「餘情」。 《大辭林》中對幽玄的解釋是──深遠、深奧難解、優雅而有內涵等。因此可以引發對所欣賞對象的聯想,傳達出豐富的思想和感情。在白砂之上,自然地擺放岩石,創造出山峰、溪谷、大河、靜海以及浮島等各式各樣的景觀,能讓欣賞者在這種極簡的景觀中有所領悟。

枯山水開始發展的時代,正是日本武士階層崛起的時代。由於武士們要做好時刻面臨死亡的準備,「以死為生」這種思想深深根植於武士們的心中。枯山水形式枯淡,幾乎所有組成材料都是死的,營造出了一種悲憫氣氛,恰好符合日本人那種崇尚在生命最美時刻凋零的生死觀。

枯山水常見於禪宗寺院,被認為是日本僧侶冥想的輔助工具。(圖:網上圖片)
枯山水常見於禪宗寺院,被認為是日本僧侶冥想的輔助工具。(圖:網上圖片)

設計樣式多元

日本有名的枯山水庭園非常多,比如龍安寺庭園、大德寺大仙院庭園、妙心寺退藏院庭園、東海庵庭園、西芳寺庭園等等。這些枯山水庭園根據形態的區別,一般可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1. 平庭式枯山水

沒有起伏,在平地上搭建 的枯山水。

2. 準平庭式枯山水

在平庭式枯山水的基礎上 ,安放高度較低的假山。

3. 枯池式枯山水

做成池泉庭園那樣的水池 樣式,用白砂代表水,池的形式也會被簡化。

4. 枯流式山水

用白砂或者碎石作出象徵流水的庭園樣式。

5. 築山式枯山水

早期枯山水的樣式,假山傾斜,似乎有瀑布奔流而下的視覺感。或是用白砂、碎石作出象徵流水的庭園樣式。

枯山水一般指由細砂碎石所構成的縮微式景觀。(圖:網上圖片)
枯山水一般指由細砂碎石所構成的縮微式景觀。(圖:網上圖片)

岩石排列 呈現思想意境

用來鋪設枯山水的白砂被稱為「白川砂」,過去主要是從京都白川的河床中,採集這種由花崗岩自然風化而成的白砂。到了江戶時代,加工花崗岩剩下的餘料逐漸取代了天然白砂。不過後來石製品的需求逐漸減少,反而是對白砂的需求日益增加,於是現今所生產的白砂是把花崗岩直接弄碎製成的碎石,而白川的砂石早就已經禁止採集了。

現在的白川砂按照顆粒的大小,可以分為四種,直徑從二厘米到十五厘米不等。和一般的砂相比較軟,顆粒感強,吸水性好,這就是砂紋能夠保持很久的秘密。另外,由於白川砂裏面含有的石英成分很多,在月光皎潔的深夜會變得非常明亮。

鋪設白砂之後,用「砂熊手」在上面畫出圖案(圖:123RF)
鋪設白砂之後,用「砂熊手」在上面畫出圖案(圖:123RF)

砂熊手 畫出波浪砂紋

鋪設白砂之後,還要用「砂熊手」在上面畫出圖案。在看似單調的白砂之上,掃出漣漪式、波浪式、漩渦式、回紋式等平行線條,造成無水卻似有水的效果。

畫砂紋這項工作,一般每十天會進行一次。畫圖案的「砂熊手」有竹製的和鐵製的。鐵質的重,比較費力,但實際上因為竹製的比較軟,在碎石上畫圖案反而更困難,需要的力量更大。同樣的工具同樣的順序,不同性格的人畫出來的樣子完全不同。對照圖案反省自己,這也是一種心的修行吧。

除了材料講究,枯山水中岩石的排列也是大有學問。透過岩石和岩石的組合,可以表現出各種思想和象徵意義。比如表現佛教世界觀的須彌山、九山八海的組合,還有表現釋迦三尊、阿彌陀三尊,或者不動三尊的三塊岩石組合方式。

由於受到中國道教影響,也有表現蓬萊山、仙鶴和烏龜等,祈願長壽的岩石組合樣式。不過在現代,寺院外一般庭園中的枯山水,岩石的擺放以美觀為主,與禪宗思想的關係已經愈來愈淡薄了。

轉載自人間福報:
https://www.merit-times.com/NewsPage.aspx?unid=678049

延伸閱讀:
由日本僧人開鑿的洞窟:「瑜伽洞」內,滿是僧人親手雕刻的佛教浮雕。這也是他們的修行場所⋯⋯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