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十月十一日(今年合陽曆11月4日)是明朝高僧憨山德清(1546-1623)的圓寂紀念日。我們整理了這篇短文,以紀念這位禪宗大師。
憨山大師是晚明佛教四大師之一,在中國佛教史上有重要的貢獻。
德清,安徽全椒人,俗姓蔡。七歲時,鍾愛他的叔父病死,讓他「死去生來之疑,不能解於懷矣」,開始思索佛教的根本問題。他九歲時,常隨母親到寺院禮佛,能背誦《普門品》。
1557年,德清十二歲,到南京大報恩寺隨住持西林永寧和尚學法。1564年,德清「遂決志做出世事」,正式披剃出家。
憨山大師一生中「無一不是佛事」,除了精進修行之外,更慈悲濟眾,三十六歲那年,將皇太后供養的三千金轉濟飢民。四十一歲時,皇太后再度募銀修建海印寺供他安居,未料大師於五十歲時,遭人誣陷侵吞善款。但大師持戒清淨,自三十六歲起,經手善款皆逐條記帳,條目之清晰,讓朝廷最後只能夠以「私創寺院」之名將他流放雷州。
而在患難之中,憨山大師猶能留意所到之處的需要。例如他翻過大庾嶺時,見路上行人汗中帶血,便囑託民眾在山頂設立茶庵;當雷州瘟疫爆發時,大師勸說眾人為數以萬計屍骨掩埋,並舉行法會超度亡者、為生者祈福。後來天降大雨,瘟疫之氣漸漸消除。[1]
朝廷大赦後,他專事講經弘法,七十歲時於廬山五乳峰結廬安居,並創建法雲禪寺,倡導念佛與參禪雙修。
1623年,七十八歲的憨山大師於眾人念佛聲中端坐往生。
憨山大師一生嚴戒律,念念繫於正知見,即便歷經患難也不忘度化眾生。他留給後世的著作甚多,包括《法華經通義》七卷《華嚴綱要》八十卷等,另有門人匯編的《憨山夢遊集》五十五卷、《憨山語錄》二十卷等。
延伸閱讀:
堅持初衷,德清禪師的直心——「百喻人間」系列之十二
[1] 《法鼓山全球資訊網》〈憨山德清的修行法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