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十月十一日(今年合陽曆11月4日)是明朝高僧憨山德清的圓寂紀念日。我們整理了這篇短文,以紀念這位禪宗大師。
憨山大師(1546-1623),安徽全椒人,俗姓蔡,字澄印,號憨山,是明朝四大高僧之一(其餘三人為蓮池大師、紫柏大師和蕅益大師)。七歲時,其叔父病死,讓他開始思考生死問題;九歲時,常隨母親至寺院禮佛。
有一天,他問媽媽:「讀書是為了甚麼?」媽媽答:「做官。從小官做起,可能做到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宰相。」他聽完後,覺得出家人比較自由自在,便對媽媽說:「我以後想做這個。」
十二歲那年,他進報恩寺依西林永寧和尚誦習經教;十九歲受雲谷禪師開示後閱《中峰廣錄》,未及終卷即發心出家。
二十七歲時,他遊歷五台山,見憨山奇秀,於是取「憨山」為號。憨山大師於三十歲起住山二十年,期間有兩次入定見大光明藏。後來他遭誣蔑被補,充軍到雷州;至六十九歲才重披袈裟。
大師一生中「無一不是佛事」,除了精進修行,更慈悲濟眾。他曾將皇太后供養的三千金轉濟飢民;五十一歲時,時值雷州旱災,處處饑民,他帶領群眾掩埋死者,並建設濟度道場,身服囚衣為眾說法,又著手疏論《楞伽》、《楞嚴》諸經。其時,官民崇仰其學德,經常來訪,追隨大師學佛者眾多。
朝廷大赦後,他專事講經弘法,七十歲時於廬山五乳峰結廬安居,並創建法雲禪寺,倡導念佛與參禪雙修。
憨山大師著作甚多,包括《法華經通義》七卷、《楞嚴經通義》十卷、《華嚴綱要》八十卷等,另有門人匯編的《憨山夢遊集》五十五卷、《憨山語錄》二十卷。他於1623年圓寂,終年七十八歲。
大師一生弘揚佛法、選僧受戒、立儀學、設立庫司清規,振興中國禪宗。他一生歷經種種磨難,在流離顛沛之際,仍毫無怨尤,保持大德風範,受後人景仰。
延伸閱讀:
如何在逆境煩惱中提起正念?
圖像不是印光法師嗎?太圖不對題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