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7月1日晚上推出「人間佛教經典十堂課」第五堂課「《阿含經》的修行觀」,邀請佛光山都監院二單文書慧讓法師及浙江省社會科學院哲學所所長陳永革教授主講,主持人是三好體育協會副祕書長慧功法師。
《阿含經》是原始佛教佛陀的生活記錄,後來經由弟子結集為《阿含經》,這部由很多小經彙集而成的《阿含經》,具有180多卷,內容包含了世界觀、人生觀、修行實踐的方法綱目。
對《阿含經》有深入研究的陳永革教授指出,「阿含」梵語 Āgama 是教規、教本之意,意指阿含兼具教法之本,經藏之源,聖典之集,是一切佛法的本源,具有根本性和奠基性,在意義上是佛教相承相傳的教法與教說,是傳承釋迦教法的聖典結集教法之本,同時也是釋迦時代最具有代表性的聖典的總集彙編。
陳教授認為《阿含經》的特色,分成四點,一、經典中的經典,是根本佛典、原始佛典。二、三乘共法,人間共學、共修、共行之法。三、具有佛法的本源性,更體現聲聞的追隨性。四、呈現佛陀及其聲聞弟子修學的生活場景。五、內容廣泛,對象多元,聞法親近。六、體現原始佛教修學的生活性、共同性。此外,對於漢傳四阿含和南傳的尼柯耶的版本比對、《阿含經》經義對佛教思想發展的影響,以及做為中觀、瑜伽共尊學習法門,所謂「性相共法、人佛同源」的阿含要義,都有清晰的論述。
慧讓法師則以自身的經驗,分享閱讀《阿含經》的啟發。慧讓法師首先以《增壹阿含經》318經〈聽法的功德〉「未聞得聞、已聞重誦、見不邪頃、無有狐疑、解甚深義」五個重點,論述自身的生命體驗,體會到佛法帶來的改變,實踐隨喜布施、做義工、結緣、轉念等各種修行的法門,轉化自身的習氣煩惱。並從《增壹阿含》的第200經中,以佛陀和提婆達多之間的因緣,說明神通敵不過業力,「每個人會因為你自己的所作所為,去到你應該去的地方,並不是用神通讓你去到那個地方」,指出只有柔軟、包容,以利他之心學習放下執著,才能有四通八達的人生。此外,慧讓法師也分享星雲大師如何實踐「以忍為力」的法門,展現菩薩體悟緣起性空,以慈悲智慧展現無我的生命實踐。
「《阿含經》是佛陀在原始佛教時代,生活的記錄。」主持人慧功法師總結二位主講人的內容,呼應陳永革教授提出的「《阿含經》教義具有奠基性,佛法的本源性、佛教的生活性、教法的啟迪性,《阿含經》的核心就是清淨梵行的法味」,對後來開展的大乘思想的有基層影響。而今雖與佛陀時代相隔兩千多年,但原始佛教的佛陀在人間的生活,與今日人間佛教相互輝映,正如星雲大師開示,不要要求佛陀保護我們,而是要依著佛陀的開示,在人生的道路上向著真理前進,達到學佛解脫的目標。
8月1日「《法華經》的善巧方便觀」,邀請佛光山義工會會長慧屏法師,以及東南大學佛教文化研究所 所長董群教授主講,主持人為佛光山中區總住持覺居法師。
「阿含經的修行觀」:https://youtu.be/E1MYvTBynpE
(轉載自人間通訊社新聞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