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4日,由財團法人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與美國麻省理工學院人文藝術與社會科學學院合作、趙廷箴文教基金會贊助,共同舉辦「趙氏廷箴懷芳佛學講座系列」(T.T. and W.F. Chao Distinguished Buddhist Lecture Series)。主辦方榮幸邀請到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副院長暨「佛光大辭典英譯計劃」總召集人妙光法師、華美公司(Westlake Corporation)資深董事長暨麻省理工學院校友趙元修居士、天普大學人文藝術學院宗教系副教授馬德偉教授(Marcus Bingenheimer)擔任此英文論壇與談人,主題為「Compassion and Self Compassion in Buddhism」(談佛教待人與待己的慈悲),由麻省理工學院歷史系趙氏廷箴懷芳東亞文明講座教授(T.T. and W.F. Chao Professor of Asian Civilizations, MIT)鄧津華教授主持。
論壇在麻省理工Wong Auditorium舉行,吸引了該校教授、學生、校友等近200名來自各界的聽眾。這是疫情後少數的實體活動之一,麻省理工學院院長Melissa Nobles特別出席支持,與會的校方代表還包括公平與包容辦公處副處長Karl W. Reid及人文藝術及社會科學院發展處副處長Anne Marie Michel。佛光山代表有:人間佛教研究院院長妙凡法師、佛光會德州休士頓分會督導趙辜懷箴、波士頓三佛中心監寺妙璽法師、紐約道場監寺有霖法師,休士頓中美寺覺法法師以及國際波士頓分會會長黃文儀、紐約協會會長陳澄慧等。三位與談人各從宗教、企業和學術的角度探討佛教中慈悲的意義,及其在現代社會中的實踐與應用。
妙光法師在討論佛教中「慈悲」的意義時,強調慈悲不僅是同理心,而是深刻理解自己與他人有著相同的痛苦,並付諸行動減輕彼此的苦難。他分享了2013年波士頓馬拉松爆炸案的例子,描述人們在困境中互助的場景與精神。
妙光法師還以演員基努·李維在某次節目中的訪談為例,當被問到如何處理插隊的情況時,李維並沒有立即做出情緒化的反應,而是引發提問進一步思考:對方有甚麼苦衷?這反映了他在情緒與反應之間創造了思考空間,避免衝動反應。這種自我覺察正是佛教中慈悲實踐的關鍵,既體現對他人的關懷,也強調對自己的關愛。
趙元修居士則以他在企業管理方面的豐富經驗為背景,探討在企業管理中如何結合運用慈悲與智慧。他強調,單獨的慈悲可能會導致縱容,因此必須與智慧結合,並舉例說明西湖公司在疫情期間面臨的挑戰,分享如何在艱難時期中保持企業對員工的慈悲和關懷,從而實現人性化管理。關於如何在教育中傳授慈悲觀念,馬德偉教授分享佛教四無量心(慈悲喜捨)的修行方法,表示禪修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同理心及情緒管理。他鼓勵與會者從對自己實踐慈悲開始,逐步擴展到對他人及社會的慈悲實踐。
論壇中聽眾踴躍提問,其中有人問到在當前兩極分化的世界中,應如何培養慈悲心。與談者一致認為,雖然「慈悲」在政治和社會中往往被忽視,但它卻是促進社會和諧與幸福的關鍵。慈悲並非自然而然,而是需要透過道德修養與自律來培養。論壇中亦分享一所舊金山高中通過禪修課程轉變校園文化的成功經驗,表示慈悲的實踐可以為學校及社會帶來正面的影響。
論壇的最後,佛光山贈送人間佛教的英文書籍給校方,如:今年新出版的星雲大師著《佛法真義》英文版套書、《星雲說喻》英文版、蘭卡斯特教授新著《邂逅佛教》等。亦贈送星雲大師墨寶卷軸給麻省理工學院院長以及各位校方代表以示感謝。
會後,主辦方以素食招待與會聽眾,大家紛紛到校方及佛光山的攤位領取各種福袋結緣品和人間佛教英文小叢書,並且交流甚歡。此次論壇意義深遠,為現代社會慈悲的實踐提供了寶貴見解和經驗分享,未來期望能繼續推動更多此類活動,促進慈悲理念的廣泛傳播。
(轉載自人間通訊社新聞稿)
延伸閱讀:
慈悲是一種選擇──妙光法師開示「內在平靜與人際和諧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