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六月十九日(今年合陽曆7月17日)是觀世音菩薩成道日,我們整理了這篇短文,以表慶祝。為紀念這一天,我們應熏習、修持觀世音菩薩的慈悲,常行布施、讓自己的心與菩薩恆常相應。
為何名為「觀世音」?《妙法蓮華經》記載,佛陀說,若有百千萬億眾生,受諸苦惱痛苦,只要一心稱念觀世音菩薩,觀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前往救助。以此因緣,故名為「觀世音」。由此可見其大慈大悲的精神。我們專心稱念其名號,可得無量福,滅無量罪,命終往生阿彌陀佛國。
觀世音菩薩早已成佛,《千手眼大悲心呪行法》說:「南無過去正法明如來。現前觀世音菩薩。」菩薩為了救度眾生,才倒駕慈航,迴入娑婆,助眾生出離苦海。
隨機應化
隨機應化,是觀世音菩薩的行化特色。印順導師在《佛法是救世之光》中表示,為了接引眾生走向正覺的大道,其方便應化可說是無微不至。
如應以佛身得度者,觀世音菩薩即現佛身,為其說法。在現實世間中,如應以居士、農夫、工商、軍政人等身得度者,觀世音菩薩亦會現其類,而為其說法。
觀世音菩薩的應化,一方面是內在的悲心激發;一方面是哪一類的有情苦痛多,菩薩的現身應化就多。
如何與觀世音菩薩的慈悲行相應?
印順導師又表示,每一大菩薩,都表徵了一種不同的德性,而「慈悲」就是觀世音菩薩的德性。如果我們不殺生,而且對於一切眾生都予以愛護,那麼我們的心行,就與其慈悲精神相應。相應則相感,這就是「同類相感」的道理。
因此,我們內心的信仰,要表現在外在的行動上,才能與菩薩的慈悲行恆常相應。這才是對於觀世音菩薩的真正紀念。
延伸閱讀:
喚醒自身內在的觀音,效法觀音菩薩,發大慈大悲心,行自利利他事──于君方教授和她的觀音信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