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x

恭迎普賢菩薩聖誕日:普賢菩薩是大乘佛法行願的典範,以其積極力行的精神聞名⋯⋯

農曆二月二十一日(今年合陽曆3月23日)是普賢菩薩聖誕日。普賢菩薩,是大乘佛法行願的典範,以其積極力行的精神聞名。

普賢菩薩又名「遍吉菩薩」,其名字有「願行遍及一切處所、利及一切眾生」之義。普賢菩薩與文殊菩薩分別是佛陀的右、左脅侍,在娑婆世界教化眾生。

《法華經》記載,普賢菩薩曾在佛前許願,將會騎著六牙白象去守護那些依《法華經》修行的人。因此,我們看到的普賢菩薩像,有不少都是騎乘六牙白象的。白象代表菩薩之大慈力,六牙則代表了六度波羅蜜(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

久遠劫前  發願救度眾生

《悲華經》記載,久遠劫前,當寶藏如來佛住世時,有位國王名叫「無諍念」。普賢菩薩當時為第八王子,名為「泯圖」。他在寶藏佛前,發願要在像娑婆世界一樣不清淨的國土中,使無量眾生身心清淨。未來,他也要將佛種散播在各處。

寶藏佛依此願心,將「泯圖」改號為「普賢」,代表願行普及一切,並授記他未來在北方「知水善淨功德世界」成佛。普賢菩薩從發下利益眾生的大願開始,廣行六度,行願不倦,成為成就萬行的「行動家」。

根據《華嚴經普賢行願品》,普賢菩薩發了以下十大行願:「禮敬諸佛、稱讚如來、廣修供養、懺悔業障、隨喜功德、請轉法輪、請佛住世、常隨佛學、恆順眾生、普皆迴向。」「行」代表身行,「願」是心願,「行願」就是把心願實踐於行為上,達到身心一致。

如果有人能夠以甚深不疑的信心,受持讀誦這十大願,便可消除五無間地獄的罪業。

《普賢菩薩警眾偈》云:「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大眾當勤精進,如救頭然,但念無常,慎勿放逸。」此偈提醒佛弟子,在菩薩道上行願不倦的重要性。一生光陰短,世事皆無常;有了這份覺察,就能體會普賢菩薩為何積極實踐行願。


延伸閱讀:
《普賢行願品》裏普賢菩薩的十大願中有「懺悔業障」,在現代的社會裏該如何運用?道一法師教導我們如何從懺悔到恆順眾生

用「恆順眾生」來修養自己──談接納與包容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