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迎大勢至菩薩聖誕:菩薩一門深入專修念佛法門,最終成佛,是「大精進」的典範⋯⋯

農曆七月十三(今年合陽曆8月20日)是大勢至菩薩聖誕日,我們整理了這篇短文,以示紀念。

大勢至菩薩,從梵語「摩訶那缽」意譯,意思是大威、大勇和大精進。因此,菩薩又稱為得大勢、大精進、遍吉菩薩。

菩薩是「西方三聖」之一,亦是八大菩薩之一。所到之處,十方世界一切地皆震動,因此有「大勢至」之稱。在三聖當中,阿彌陀佛是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而大勢至菩薩與觀世音菩薩分別是右、左脅侍,攝護念佛者。大勢至菩薩是修念佛法門而成就的,在西方極樂世界引導一切念佛眾生往生西方。

大勢至菩薩的道場為江蘇南通狼山,法鼓山創辦人聖嚴法師初次出家便是在此處。

在民間,菩薩的藝術形象一般為頭戴天冠,而天冠中有一寶瓶。根據《觀無量壽經》,菩薩「於肉髻上。有一寶瓶,盛諸光明,普現佛事。」經中又記載,大勢至菩薩以智慧之光遍照眾生,使眾生解脫血光刀兵之災,免受邪魔所害。

大精進的典範

根據《楞嚴經》中的〈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菩薩與五十二位同修自恆河沙劫以來,「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心無旁騖,一門深入地專修念佛法門,最後終於成佛,是「大精進」的典範。

印順導師曾開示,精進就是「無厭足的,不休止的善行」,像海一樣包納百川,無窮無盡的精進,而無厭足之心:「在修學的進程中,有時會山窮水盡,無法再進,有的就中止退失了。但是菩薩的精進,現有的(體力、智力、財力、能力)『力』量,雖是可『盡』的,而內心的無限精進,卻是永不停止的。」

佛法中有分別身精進和心精進的不同。《大智度論》有云,身精進就是「行布施、持戒」,而心精進就是「忍辱、禪定、智慧⋯⋯若菩薩初發心,乃至得無生忍,於是中間名身精進,生身未捨故。得無生忍,捨肉身得法性身,乃至成佛,是為心精進。」


延伸閱讀:
不退轉心,從根本處做起!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