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x

心念這麼一轉,煩惱也跟著轉化了

(圖:Pixabay)

很多人讀到《大方廣佛華嚴經・普賢行願品》時,非常讚歎普賢菩薩發的十大願。其中一個願是「常隨佛學」。我們出生在釋迦牟尼佛涅槃後,無緣接受他當面的教導,那麼又該如何「常隨佛學」呢?

常,是經常、恆常的意思。隨,是追隨之意。這裏的佛不只是釋迦牟尼佛,泛指盡虛空、遍法界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學,就是效法、學習。

普賢菩薩發願「常隨佛學」,就是在無限的時間裏,恆常不間斷地向諸佛學習。

在《普賢行願品別行疏鈔》裏,對「常隨佛學」還有更具體的詮釋:「常隨佛學者,謂托佛從因至果所歷之行,所為之事,以為所緣之境,引得心智,隨而學之⋯⋯若令佛所歷苦行境,常為自己心觀者,則遇諸苦事,乃稱本願,而無怨惱,遇諸樂事,自無耽染,以非常時心觀之所願故。智者善思,勉旃而學。」

這就是效法學習諸佛如來,他們從最初發菩提心,到成就圓滿佛果,中間所經歷的事情,所做的應對和修行,把這個作為我們內在的所緣境,來引發我們「見賢思齊」。

效仿諸佛菩薩的做法

我們生活在世間,必須面對種種境遇,包括各種不公平、不合理。很多時候,樹欲靜而風不止,我們想安安靜靜的修行,踏踏實實的上班生活,但是身邊卻總是出問題⋯⋯而我們自己又處處都在我執、法執、貪、瞋、痴、慢當中,若用「凡夫心」來處理各種問題,往往都是紅塵滾滾、苦海無邊,生命就在這樣的過程中被消磨掉,想要修行也阻礙重重。

但如果換個想法,如果是諸佛菩薩,他們是否也曾經遭遇過這樣的困境、委屈、挑戰甚至折磨?以他們的發心和智慧,會怎麼做,那我就去效法。這正是我向諸佛學習,來圓成我的大願、修行的最好時機。

即使是釋迦牟尼佛證悟成佛後,在弘法的四十多年間所經歷的磨難也是很多的,遭遇過各種攻擊、打壓、詆毀⋯⋯

曾有外道收買一名女子,把盆子藏在衣服裡,偽裝成懷孕。當佛陀講經時,捧著肚子污衊佛陀,「我們的孩子就要出生了,你甚麼錢都沒給。」現場所有人都震驚了,但佛陀只說了一句話,「你知道是怎麼回事,我也知道是怎麼回事。」

除了栽贓毀謗,佛陀也遇到很具體的生活困難。曾有位部落主迎請佛陀在那裏弘法,但部落主忘了給僧團做供養。當地又遭遇旱災,食物異常短缺。所幸附近有一個養馬人,看到這情況心生憐憫,但他也只能每天供養一點馬的飼料給僧團,當時佛陀和僧團在那三個月裏只能吃馬麥度過。

所以,佛陀也是經歷了種種磨難和苦行的,還有他的家族被琉璃王屠殺,被弟子提婆達多背叛,晚年時弟子舍利弗、目犍連都先他入滅了。他也曾經面對衰老、疾病、親友的離世、弟子的背叛。

當時的佛陀,並不是時時刻刻受到萬眾擁戴,在鮮花和掌聲中高高在上的一尊佛,他經歷了人生所有的苦難,在這娑婆世界成佛、弘法。

以諸佛智慧引發自己的智慧

佛陀遇到的尚且如此,再對照自己,我們正在經歷、承受的艱難、不被理解、委屈,實在是太普遍了。

這時候,我們需要「常隨佛學」,常常去觀察、去思惟諸佛菩薩的菩提心和大願,用佛法的智慧,來引導開發自己的智慧,超越這滾滾的紅塵,對自己負責,不被這個紅塵吞沒。

磨難也好,挑戰也罷,轉換了心念,都可以視為磨礪我們的增上緣,打磨我們的出離心,菩提心。處處效法佛,就能成為佛,這就是「常隨佛學」對我們的重要性。

(參考資料:界文法師《普賢行願品》講錄)

轉載自上海玉佛禪寺:
https://mp.weixin.q…cC5zA

延伸閱讀:
普賢菩薩的十大行願(七)

《普賢行願品》裏普賢菩薩的十大願中有「懺悔業障」,在現代的社會裏該如何運用?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