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耘法師談慈濟朝山的緣起:首次的朝山,由兩位善女人開始⋯⋯

(圖:大愛行)

「慈濟週年慶前一個月,常住二眾都會朝山。每天朝山的聲音,大家莊嚴的身行,讓我感覺到一分安定,一分希望,這就是一股善的力量。」

靜思精舍德耘法師在志工早會上,特別回顧慈濟朝山的緣起。1979年5月,證嚴上人向印順導師報告,想籌建醫院的構想,報告以後,同一年的7月8日,上人在慈濟委員聯誼月會上,宣布要蓋「佛教慈濟綜合醫院」。土地的問題,龐大經費的問題,建設醫院變得困難重重,很多人不捨上人瘦弱的身體,要扛起如此沉重的擔子,紛紛前來勸退。

「可是,北區志工王遊錦心想,上人要做事情,弟子就應該全力以赴。所以,她不但募心募款,每次到花蓮,不管是日正當中或是刮風下雨,一定從蘇花公路,三步一拜,朝山入精舍。」

為甚麼要朝山呢?德耘法師說,王遊錦祈求諸佛菩薩能夠加被,讓上人建院的心願能夠早日完成,也希望上人法體安康。這段朝山路程全長超過650米,三步一拜大概要兩個小時左右,王遊錦一個人以最直接的方式表達祝福,後來,她的姊姊陳錦花受到感動,也跟著一起朝山進精舍。

「朝山的風氣,當時在北部很盛行,可是在花蓮卻從來沒有過,首次的朝山,就是由王遊錦和陳錦花,這兩位善女人開始。」德耘法師形容,王遊錦就像一隻火金姑,一開始的時候自己單獨飛,飛飛飛,就有同志同道的伴侶,台北地區的委員和會員陸續加入。

德耘法師接著說,到了1982年佛七圓滿日、週年慶當天(農曆三月廿四),已經是全台護持者一起來朝山,人數雖然不多,可是大家共同的心願,希望慈濟醫院趕快完成,並祈求諸佛菩薩能夠護佑上人法體安康,而朝山的活動也就這樣一直延續下來。

「2016年慈濟五十週年慶的時候,我們終於有了朝山步道。大家有沒有註意到步道的大理石?你們可能會想,慈濟不是在做環保,怎麼還用大理石?」

(圖:大愛行)

德耘法師進一步解釋:「這些大理石都是回收的,是來自大理石工廠裁切下來的邊材。」原本要打碎處理,非常可惜,而且過程會產生粉塵污染空氣,因緣際會下,精舍惜福了這些邊材,鋪設為朝山步道。

因為大理石邊材厚度不一,四邊稜稜角角,容易割傷人,由來自七個國家地區的慈濟志工和常住法師磨平稜角,手工打造,再由吊車置放。步道全長需要249塊大理石,每塊長、寬各約150米,是剛好三步一拜的距離;為了讓大理石能更穩固,在每塊之間以 八米的草皮銜接設計,讓硬質的步道,因草皮而軟化,更顯莊嚴。

何謂「朝山」?證嚴上人曾經開示,「朝」就是方向,把自己的心、身、行為,朝著一個目標方向前進。 「山」表示德高如山,要培養內心的那一分德,像山一樣。所以朝山並不是向那座山拜,而是向著我們崇高的心德去拜,也就是說朝我們自性的高山,古德云:「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汝心頭,人人有個靈山塔,好向靈山塔下修。」我們如能時時刻刻抱著朝山的心態,把它用在日常生活中,這就是在修行。

「所以,我們要精準方向、步步踏實,為人間付出,透過朝山禮佛的修持,讓自己的身心淨化,法喜充滿。」德耘法師與大家共勉。

轉載自大愛行:
https://daaimobile.com/project/6245690181f6ef000703ef39

延伸閱讀:
慈濟匯聚全球義工力量,助俄烏戰爭難民安身、安心。慈濟醫院的眾多病人亦不遺餘力,共襄善舉⋯⋯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