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廣州大佛寺談生死學:人的死去並不是單純的「斷滅」

(圖:鳳凰網佛教)

「希望這次學術交流會,能夠幫助各位觀照生命的本質,用生死觀為生命護航,打開『生死自在、向死而生』的智慧之門。」廣州大佛寺方丈耀智法師說。

法師自2000年起推廣臨終關懷。今年7月29至30日,他發起大佛寺「第五屆生命教育學術交流會」,廣邀各地的大德與學者,討論圍繞生死學、安寧療護與臨終關懷。

會議上提及,佛教要解決的問題其實就是生死問題。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哈爾濱極樂寺方丈靜波法師說:「比如,傳印長老走了,我們很悲傷。星雲大師走了,我們也很感慨。一代一代的人都走了,我們也是要走的呀,他們是遠行者,他們的離世是生命在昇華,是另外一種『生』。」

雖然生命結束,然慧命永續。法師說,就像能量守恆定律,人的死去並不是單純的「斷滅」。如果視死亡為「斷滅」的話,我們就會患得患失,在得失之間糾結。

南華大學人文學院院長慧開法師補充,死亡就相當於現在的「移民」,生老病死像是春夏秋冬一樣的循環運行機制;雖然外在流轉的形體(肉身)不同。但是,生命的本質是不生不滅的,只是因為緣分的關係,到不同空間,有不同的示現罷了。

法師說,我們可以用這樣的態度面對、接受死亡,並從這個角度反思及關懷生命;這樣,就可以有進一步的領悟,並活出生命的意義與價值。

談到善終,廈門長庚醫院疼痛科主任路桂軍教授說,他已做了將近二十年的臨終關懷;期間發現,每一個人的人生價值觀都值得尊重──大概90%的病人認為,幸福地活一天,比痛苦地活十年重要;也有一小部分病人,認為「好死不如賴活著」。

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家庭整體的決策有時候比個人更重要。然而,路教授說:「我們要了解病人,才能夠讓他善終。」

他認為,真正的善終,不是醫生或病人家屬眼中的善終,而是「患者自己想要的善終」。疫情期間,有一位武漢的病人,知道自己生命即將走到盡頭,唯一的願望就是回家。在疫情相對穩定的時候,路醫生和病人家屬商量後,決定如其所願,安排他出院,送他回家。

(圖:鳳凰網佛教)



延伸閱讀:
如果下一刻就死去,你捨得嗎?法忍法師的回答令人開懷大笑,由此引領大眾輕鬆思考生死

分享:

訂閱
通知
guest
0 評論
Inline Feedbacks
查看所有評論